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47作用于血管壁细胞介导THP-1细胞迁移粘附和促进血管增生反应的机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梅毒作为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其基本病理学特征是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伴不同程度血管增生。血管反应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最主要的两种细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梅毒螺旋体不分泌外毒素,且外膜上脂多糖不具有内毒素活性。因此,梅毒螺旋体引起组织损伤和主要临床症状是由宿主炎症反应所致。而有关梅毒螺旋体致病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47在梅毒螺旋体中含量高,免疫原性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抗体检测,但在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尤其是在梅毒螺旋体所致血管炎性反应和血管增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探讨Tp47在梅毒螺旋体所致血管炎性反应和血管增生中的作用,本课题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人皮肤血管平滑肌细胞(HDVSMC)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以下研究:第一,分析Tp47刺激HUVEC后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Tp47活化HUVEC后对免疫细胞的趋化粘附作用;第二,探讨Tp47是否有促血管增生作用,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该过程中所起作用和相关信号调控通路;第三,Tp47刺激HDVSMC,检测趋化粘附因子表达水平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改变情况,分析Tp47活化HDVSMC对免疫细胞的趋化粘附作用,以及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调控通路。通过以上研究探讨Tp47对血管壁细胞的影响,为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和实验室基础。研究方法:1.Tp47刺激HUVEC 24小时,采用炎症因子芯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对有变化的细胞因子采取RT-PCR进行验证。采用细胞趋化和粘附试验验证Tp47是否促进HUVEC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的趋化和粘附作用。2.Tp47刺激HUVEC后,采用基质金属蛋白酶芯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水平,并采用RT-PCR和ELISA进一步验证。采用CCK-8检测HUVEC增殖水平;Transwell和划痕试验检测HUVEC迁移水平;基质胶体外成管试验和斑马鱼体内血管形成试验检测Tp47促血管生成能力;RT-PCR检测HUVEC中相关MMP和TIMP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HUVEC中MMP和TIMP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信号通路活化情况。3.Tp47刺激HDVSMC后,采用RT-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MCP-1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CAM-1表达水平;细胞趋化和粘附试验检测HDVSMC对THP-1细胞的趋化和粘附;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F-actin变化情况。在这部分研究内容中,我们平行开展梅毒螺旋体对HDVSMC的活化作用,检测趋化粘附因子表达水平,探讨梅毒螺旋体促进HDVSMC对免疫细胞的趋化粘附作用。研究结果:1.50 μg/mLTp47刺激HUVEC 24小时,炎症芯片结果显示:Tp47明显促进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CAM-1、白介素(IL)-3、IL-6、IL6sR、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MCP-1表达(P<0.0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EOTAXIN-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γ-干扰素(IFN-γ)、人 C-C 趋化因子 1(1-309)、IL-1α、IL-1b、IL-2、IL-4、IL-7、IL-10、IL-11、IL-12p40、IL-12p70、IL-13、IL-15、IL-16、IL-17、MCP-2、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FNy诱导的单核因子(MIG)、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α(MIP-1α)、MIP-1β、MIP-1δ、重组人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 RI)、STNF RII、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 TIMP-2 表达无明显变化。为验证炎症芯片结果,我们采用RT-PCR对其中的GM-CSF、ICAM-1、IL-6、IL-8、IP-10和MCP-1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p47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显着增加上述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Tp47刺激HUVEC后明显促进THP-1细胞迁移,抗MCP-1和抗IL-8中和抗体明显抑制THP-1细胞迁移数量。同时,Tp47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了 HUVEC对THP-1细胞的粘附,使用抗ICAM-1中和抗体明显削弱了 Tp47刺激后HUVEC对THP-1细胞的粘附。2.首先,MMP蛋白芯片检测发现Tp47刺激HUVEC后促进MMP-1和MMP-1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进一步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不同剂量Tp47可促使HUVEC中MMP-1和MMP-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呈现浓度依赖性。TIMP-1、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其次,促血管生成相关试验显示,随着Tp47浓度增加,HUVEC的增殖、迁移和体外成管能力明显增强,呈现浓度依赖性。在斑马鱼模型中,可观察到Tp47明显促进斑马鱼肠下血管生成。siRNAMMP-1或siRNAMMP-10转染HUVEC后予以Tp47刺激,发现MMP-1或MMP-10的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被明显抑制;同时,HUVEC增殖、迁移和体外成管能力也被显著削弱。最后,通过相关信号调控通路研究发现,Tp47刺激HUVEC后可激活AKT/mTOR/S6信号通路。AKT抑制剂(LY294002)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明显抑制AKT/mTOR/S6信号通路活化,抑制Tp47促进的MMP-1和MMP-10 mRNA、蛋白和活性水平,但TIMP-1和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未受影响。同时,LY294002和雷帕霉素也抑制了 Tp47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和体外成管。3.Tp47和梅毒螺旋体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增加MCP-1和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Tp47和梅毒螺旋体促进了 HDVSMC对THP-1细胞的趋化和粘附,这一过程可分别被抗MCP-1和抗ICAM-1中和抗体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Tp47刺激HDVSMC激活了 AKT、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LY294002(AKT 抑制剂)、SB203580(p38 MAPK 抑制剂)和 BAY11-7082(NFκB抑制剂)明显抑制Tp47诱导的MCP-1和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也抑制了 Tp47 诱导的 F-actin 聚合。此外,LY294002、SB203580 和 BAY11-7082也明显抑制Tp47诱导的HDVSMC对THP-1细胞的迁移和粘附。结论:1.Tp47 促进 HUVEC 表达 GM-CSF、ICAM-1、IL-6、IL-8、IP-10 和 MCP-1;通过诱导MCP-1、IL-8和ICAM-1表达从而促进HUVEC对THP-1细胞趋化和粘附。2.Tp47 通过 AKT/mTOR/S6 信号通路上调 HUVEC 中 MMP-1 和 MMP-10表达水平,介导MMP/TIMP失衡,促进血管增生。3.Tp47 通过 AKT、p38 MAPK 和 NF-κB 信号通路调控 HDVSMC 中 MCP-1和ICAM-1表达,促进HDVSMC对THP-1细胞的趋化和粘附。总之,我们研究发现Tp47作用于血管壁细胞介导THP-1细胞迁移粘附和促进血管增生,这些发现为研究梅毒螺旋体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为深入探讨Tp47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科学基础。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15年全球超过8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引起的并发症。虽然由于疫苗的接种和各种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但乙型肝炎仍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有两种,核苷类似物类药物和干扰素类药物。核苷类似物类药物主要靶向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各种关键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恩替卡韦和
【第一部分】构建奥曲肽靶向性p H/GSH双响应型负载依托泊苷的纳米递送体系一、背景和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异质性非常强的肿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可分布于胃、肠、胰腺、肺、纵膈等全身多个器官,2017年JAMA Oncol杂志报道在过去30年里美国NENs年发病率快速增长至6.98/10万,增长近6倍。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
第一部分 RP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Ag85B基因方法的构建及验证目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病原体,TB危害全球公众健康,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的感染性疾病。TB疗程长,疗程中需要对疗效进行监测。因此,快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痰检方法检测灵敏度低、核酸DNA检测并不能反映活
文章利用200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行业层面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及其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违规行为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会导致实体企业经营风险以及整个行业经营风险的上升;在国有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和企业的经营交易类违规相比,信息披露类违规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1nc RNA)在机体调节发育有关键性作用,lnc RNA表达异常参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尚鲜有肠组织lnc RNA表达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报道,lnc RNA在NEC时肠组织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lnc RNA在NEC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
目的:妊娠风险评估是通过一定评估标准筛查识别高危孕产妇,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达到防范危重孕产妇和不良结局围产儿发生的目的。目前妊娠风险评估标准种类繁多,每种评估标准包含的高危因素也不尽相同,哪种评估标准更有利于筛查高危孕产妇,至今没有相关文献报道。而影响孕产妇危重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也很多,但是每种高危因素和妊娠危重/不良结局的关系缺乏大数据研究。此外,妊娠风险评估一般采用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疗效的一大绊脚石,许多microRNAs被发现参与其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MicroRNA 146a的表达变化,并阐明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利用野生型小鼠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索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心肌组织中MicroRNA 146a表达变化;2.探索内源性MicroRNA146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芳基C-H官能团化反应是构建芳基碳-碳键和芳基碳-杂原子键的最为经济高效的合成策略之一,它可以避免反应底物的预官能团化,具有高原子经济性以及步骤经济性的特点。常用的芳基C-H官能团化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且依赖于昂贵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以及化学计量氧化剂的使用。近年来,电化学已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替代传统化学计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绿色合成技术,通过控制反应电位实现精准的指向合成,可避免一些副反应的发生,
自1999年第一次在实验上获得成功以来,静电Stark减速技术已发展成为制备冷分子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己实现了多种极性分子的减速。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实验室第一套静电Stark减速器的实验研究情况。利用该技术我们成功将ND3的超声束从330m/s减速到24m/s,该波包在移动参考系中的平动温度为~36mK。其次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Stark减速器产生的分子波包与各种实验参数的依赖关系,包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是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近年来胰岛β细胞已成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焦点。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互补结合发挥转录后调节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