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子靶向治疗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过程中常伴随心血管并发症,其中高血压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有效抗肿瘤治疗的中断,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剖析VEGF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甘肃省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胃癌患者共297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相关病史、化疗方案,以及历次住院治疗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胃镜、CT、MRI)、检验学资料(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诊室血压值及降压治疗的相关信息。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血压的波动情况,并根据“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进行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根据是否继发高血压,分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根据变量的性质选择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非参数秩和统计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Mantel-Cox)检验分析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PFS及OS的相关性;最后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胃癌患者预后改善相关的独立因素。以上数据的分析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在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97例胃癌患者中,共有96例患者继发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率为32.3%。其中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48例,占总发生率的50%;2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39例,占总发生率40.6%;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9例,占总发生率9.6%;无4或5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2、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指数(BMI)、阿帕替尼剂量、高血压病史等因素与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手术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制定的体力状况评分、肿瘤转移数目、化疗方案与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89,95%CI:1.42-5.90)、阿帕替尼剂量(OR=2.19,95%CI:1.15-4.15)是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生存分析:(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所有胃癌患者、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别是7.2(6.3-8.1)个月、9.5(8.0-11.0)月和6.0(4.8-7.2)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m PFS改善显著优于正常血压组(P=0.006)。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的m PFS分别为10.6(6.4-14.8)月和8.0(6.4-9.6)月,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相比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更能取得生存获益(P=0.03);所有胃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2(9.1-11.3)个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mOS时间分别为12.6(10.2-15.0)月和8.7(7.5-9.9)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mOS改善显著优于正常血压组(P=0.001);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的mOS分别为15.3(11.4-19.2)月和11.5(9.9-13.11)月,与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相比,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中位OS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2)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肿瘤的转移、阿帕替尼剂量、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PFS的改善存在关联(P<0.05),而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冠心病史、糖尿病史、ECOG评分与PFS的改善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进一步分析示肿瘤的转移(HR=1.45,95%CI:1.07-2.0,P=0.017)、ECOG评分(HR=0.74,95%CI:0.55-0.99,P=0.046)、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HR=0.65,95%CI:0.48-0.88,P=0.006)是影响PFS的独立相关因素;对于OS影响因素的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OS(HR=0.61,95%CI:0.45-0.83,P=0.002)的改善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治疗胃癌过程中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高达32.3%。年龄、BMI、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及阿帕替尼剂量是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尤其2-3级高血压(CTCAE分级)的发生与胃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相关性,即高血压患者PFS、OS较未发生者明显延长,提示发生治疗相关高血压可能是治疗有效的标志之一,因此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过程中,应积极监测血压,如发生药物相关高血压,应根据血压水平及其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而非盲目终止抗肿瘤治疗。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术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长期肿瘤控制结果,探寻MIBC患者保留膀胱治疗的可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施行PC和RC的MIBC患者的病例资料102例,其中PC组32例,RC组70例,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本研究10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PC组与RC组中位手术时间(1
目的:研究NPM1/FLT3-ITD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探讨影响AML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收住的初诊为AML(非APL)患者共151例,所有患者根据NPM1/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重新分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初诊时治疗前在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液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疗效
目的:探讨免疫营养指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淋巴细胞绝对数(ALC)、单核细胞绝对数(AMC)、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等临床指标。计算C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RDW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MRI诊断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准确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数据库(cqvip.com),收集MRI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月。根据纳入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亚群及辅助性T(helper T,Th)1、Th2、Th17、Th22细胞亚群变化,研究ILCs与MM疗效间的关系,同时分析ILCs与Th细胞及其他免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Cs在MM中的可能免疫机制,为MM免疫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meukemia,AML)患者组学数据进行分析,获取AML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验证其在AML中的表达差异。方法:(1)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选取GSE9476和GSE37642数据集,筛选数据集GSE9476中的表达相关差异
第一部分: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评估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及其临床病理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KN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等数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强化巩固治疗期间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探讨影响化疗间隔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化疗间隔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化学治疗的92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强化巩固治疗阶段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据平均化疗间隔时间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强化巩固治疗期间中位平均化疗
目的:评估改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 NE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关键词及扩展词在多个英文及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从建库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