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是,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作用却在日益加深。一方面,耕地资源供给质量严重恶化使得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粮食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国外耕地资源的供给风险较大。本文以耕地资源为视角,对粮食的生产能力维度和贸易流通维度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分析框架,分别基于国内、国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维度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国内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包括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两个方面。由于目前国内耕地资源的供给数量逐步趋于稳定,而供给质量却不断恶化,因此,相较于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对国内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而高强度耕地利用模式是导致耕地资源供给质量严重恶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构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动态仿真系统,研究高强度耕地利用模式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演进路径。仿真结果表明,高强度的耕地利用模式在短期会促进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在长期将导致耕地资源的供给质量严重恶化,造成粮食生产能力逐步下降,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国外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涵盖供给数量与供给风险两个方面。尽管当前粮食对外贸易和农业对外投资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国外耕地资源供给,但由于其蕴含着巨大的粮食贸易风险,因此并非是国外耕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尤其是当粮食禁运危机出现时,原有的国外耕地资源供给将迅速挥发。为了积极建筑耕地资源的有效储备体系,以弥补突发时期的耕地资源供给缺口,有必要衡量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大小。本文基于虚拟耕地资源贸易的视角,对中国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进行有效核算。核算结果表明,尽管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战略在短期会带来耕地资源的数量节约效应,但由于粮食禁运风险的存在,在长期将形成巨大的耕地资源潜在供给缺口,不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为了积极改良耕地资源的传统利用模式,政府应当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耕地利用持续性;为了有效应对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政府应当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构建全球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