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眼竞争是指当二眼同时呈现不同图像时,无法形成单一、稳定的知觉,进而造成知觉动态交替变化的视觉生理现象。在双眼竞争范式中,存在客观恒定的物理刺激与主观交替的知觉体验相分离的现象,是研究意识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提供了一个精神障碍和认知/视觉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为特点的疾病,是一类重性、高残性心境障碍。国外研究表明,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5%左右,患病人口约占总人数的4.4%。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双相障碍是所有疾病中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六个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引起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双相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交替速率为测量指标来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双眼竞争范式中表现,并进一步探讨抑郁和躁狂情绪状态下交替速率的改变有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躁狂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意识交替速率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而推测双眼竞争下双相障碍患者表现的可能神经生物学机制,进一步证实减慢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是否有可能作为双相障碍的特征性标志,作为双相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方法纳入未服用精神类相关药物的30例双相障碍患者组与3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双眼竞争范式对两组被试进行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的测试。结果①在双眼竞争范式实验中,双相障碍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存在显著差别,双相障碍患者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为(4.59±1.70)s,对照组为(2.70±0.81)s,患者组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3,P<0.01)。②患者组按照情绪状态分为两亚组:躁狂组和抑郁组;躁狂组、抑郁组和对照组的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经方差分析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29.43,P<0.01)。进一步进行躁狂组和抑郁的间两两比较,双相障碍患者中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3.50±0.99)s比抑郁组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5.55±1.63)s快,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慢于对照组(2.70±0.81)s,抑郁组的意识交替速率也慢于对照组,且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与杨氏躁狂量表评分高低无相关性(P=0.522,r=-0.187),抑郁组意识平均交替平均速率和HAMD抑郁量表评分高低无相关性(P=0.957,r=-0.015)。结论减慢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有可能作为双相障碍的特征性标志,从而成为双相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竞争的意识交替速率。情绪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没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