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患者双眼竞争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眼竞争是指当二眼同时呈现不同图像时,无法形成单一、稳定的知觉,进而造成知觉动态交替变化的视觉生理现象。在双眼竞争范式中,存在客观恒定的物理刺激与主观交替的知觉体验相分离的现象,是研究意识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提供了一个精神障碍和认知/视觉神经科学之间的联系。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为特点的疾病,是一类重性、高残性心境障碍。国外研究表明,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5%左右,患病人口约占总人数的4.4%。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双相障碍是所有疾病中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六个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引起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双相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交替速率为测量指标来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双眼竞争范式中表现,并进一步探讨抑郁和躁狂情绪状态下交替速率的改变有无统计学差异,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躁狂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意识交替速率是否具有相关性,进而推测双眼竞争下双相障碍患者表现的可能神经生物学机制,进一步证实减慢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是否有可能作为双相障碍的特征性标志,作为双相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方法纳入未服用精神类相关药物的30例双相障碍患者组与3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双眼竞争范式对两组被试进行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的测试。结果①在双眼竞争范式实验中,双相障碍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存在显著差别,双相障碍患者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为(4.59±1.70)s,对照组为(2.70±0.81)s,患者组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3,P<0.01)。②患者组按照情绪状态分为两亚组:躁狂组和抑郁组;躁狂组、抑郁组和对照组的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经方差分析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29.43,P<0.01)。进一步进行躁狂组和抑郁的间两两比较,双相障碍患者中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3.50±0.99)s比抑郁组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5.55±1.63)s快,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慢于对照组(2.70±0.81)s,抑郁组的意识交替速率也慢于对照组,且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躁狂组意识平均交替速率与杨氏躁狂量表评分高低无相关性(P=0.522,r=-0.187),抑郁组意识平均交替平均速率和HAMD抑郁量表评分高低无相关性(P=0.957,r=-0.015)。结论减慢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有可能作为双相障碍的特征性标志,从而成为双相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竞争的意识交替速率。情绪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双眼竞争意识交替速率没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接收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因实施不同的护
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分水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中央相对地方财力的绝对提升,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改革前
多效蒸发系统在隔膜法烧碱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利用热能将稀碱液中水分进行汽化而得到浓缩的NaOH溶液。然而该过程会伴有NaCl固体的析出,而且具有能耗高的特点,因此,
周氏克金岩方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总结的抗肺癌有效验方,由软坚散结、燥湿化痰、活血祛瘀、养阴益气等四类功效药物组成。课题组前期研究,经高通量筛选获得了有效细
柔性蒙皮的皮肤不像刚性蒙皮那么僵硬,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将长期应用于传统影视动画制作中的柔性蒙皮技术移植到交互领域中,即改变目前应用于交互领域中的角色几何体及其动画信息
<正>微信经过3年多的发展,几乎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而建立于2012年8月的微信公众平台,继移动APP和微博后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全媒体转型的"新宠"。据
以线性波浪绕射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求解,数值模拟了海上大型建筑物——大直径圆筒结构上的波浪荷载,该模型适用于任意截面的柱体,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对处于
光子晶体对光具有独特的局域、反射、传导、分束、耦合、调制、慢光等操纵能力,使其成为微/纳光电集成的重要材料之一。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几种重要物理特性——带隙特性、慢光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适应媒体竞争的需要,时评版成为报纸实现差异化的发力点。坚守自身权威和公信力进行转型和革新,是党报探求长远发展的题中之义。《长沙晚报》时评版顺势而
钢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热轧材最终组织性能的基本因素,合理的成分设计是生产优良钢铁产品的基础,因此探讨合金成分与钢铁产品的力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不同合金成分对不同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