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一性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理论在埃里克森(E.H. Erikson)个体发展学说中被视为终生性的一项内容,具有发展性和过程性。无论是青春期的少年,还是在校读书的专科生,防止同一性扩散、促进同一性达成都是其人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任务;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个核心即是个性发展,关键内容则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自我统合)。因此,探索大专生自我同一性的有效干预与辅导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江西省一所专科学校土木专业大二两个班的学生为被试。首先,在干预实验之前,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一研究,了解专科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分布的现状以及大专生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和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并将其与情绪智力训练目标结合起来,构建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专科生自我同一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通过对大专生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及偶像崇拜三个方面的提高为主要的干预内容。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两个班;然后随机选定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2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结束进行后测。探讨了基于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专科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效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专生自我同一性的地位分布不均衡,94%的大专生自我同一性没有确立,59.7%大专生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2)大专生的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和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呈现显著的相关。(3)大专生的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和偶像崇拜对自我同一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基于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和原则开展的心理团体辅导对改善、促进大专生自我同一性的水平是有效的、可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