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蒙古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及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内蒙古荒漠草原区植物限制性元素的判断、土壤养分的输出能力以及环境变化与C、N、P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植被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为荒漠草原的风险监测和恢复治理提供新思路,对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结合CCA排序分析,研究区荒漠草原可划分为9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其中戈壁针茅群落土壤养分含量最高,锦鸡儿-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群落土壤养分含量最低。(2)土壤有机C含量与全N、全P、碱解氮(AN)、C:N、C:P呈极显著正相关;全N与全P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与AN、C:P、N:P有极显著正相关;全P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AN与C:P、N:P呈极显著正相关;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C:P与N:P两者之间具极显著正相关。(3)土壤有机C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具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具显著正相关;土壤全P与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AN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AP)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物种丰富度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P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负相关。(4)在群落水平上,地上活体植物和凋落物全N、全P含量的其化学计量特征均表现为:全N含量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全P含量与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12种优势植物全N含量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全P含量与C:P、N:P呈极显著负相关。(5)植物与土壤的C、N、P及其化学计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的全C含量与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全P含量与土壤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物的N:P、C:P均与土壤的A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凋落物的全P含量与土壤的全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AN含量、N:P、C:P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凋落物N:P与土壤A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C:P与土壤AN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C:P呈显著的负相关。(6)5种环境因子(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与植物有机C、全N、全P、C:N、C:P、N:P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年均降水量对植物全N的解释率为12.5%;经度对植物有机C的解释率为11.7%;年均气温对植物全P的解释率为21%;年均降水量对植物C:N的解释率为7.2%;海拔对植物C:P的解释率为13.8%;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共可解释植物C:P的15.8%,其中年均降水量解释率为12%。(7)5种环境因子与土壤有机C、全N、全P、AN、AP、C:N、C:P、N:P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年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C的解释率为14.2%;海拔对土壤全N的解释率为31.1%,对土壤全P的解释率为8.1%;年均降水量对土壤AN的解释率为40.3%;经度可解释土壤AP的6.1%;年均气温可解释土壤C:N的4.8%;纬度可解释土壤C:P的4.8%;年均降水量可解释土壤N:P的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