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B超检查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200例初治乳腺疾病患者,其中乳腺癌患者153例,乳腺炎患者2例,乳腺巨大纤维瘤患者1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0-80岁,中位年龄50岁。乳腺癌分期:T1期70例(T1a期9例、T1b期21例、T1c期40例),T2期63例,T3期7例,T4期5例,Tx期2例。良性乳腺疾患仅行肿物切除术送病理,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不作处理;乳腺癌患者行乳腺全切(或保乳手术)术合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当前哨淋巴结阳性或临床可疑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由超过20年B超检查经验的医师两名,在原发病诊断不明情况下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根据淋巴结B超影像学特征结合B超医师经验,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可疑组和未转移组。对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解析B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假阴性患者腋窝淋巴结肿瘤转移负荷,并对B超各参数在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作用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B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可疑组、未转移组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率分别为84.51%、45.16%、7.14%;转移组+未转移组B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9.1%、阳性预测值为84.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转移组+未转移组B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779;7例B超判断假阴性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每例都只有一枚淋巴结转移阳性。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纵径≥1cm,其转移率明显高于<1cm,分别为44.2%/14.3%,p<0.001;淋巴结纵横比≤1.5,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纵横比>1.5,p<0.001;淋巴结皮质厚度≥3mm转移率达67.5%,而皮质厚度<3mm的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2%,p<0.001;淋巴结出现中央型或混合型血流信号,淋巴结转移率达75%/79%,与淋巴结出现周围性血流或无血流相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B超可以准确判断部分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假阴性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很低;淋巴结纵径≥1cm、淋巴结纵横比≤1.5、淋巴结皮质厚度≥3mm和淋巴结出现中央型或混合型血流信号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对于早期乳腺癌,B超可能是潜在的部分替代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