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从文献和临床两个角度,初步探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证素与舌象的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正确辨证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81-2012年近32年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与之相关的有效文献资料共272篇,根据《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医诊断学》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的标准规范证名,提取证候要素,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病病位、病性要素分布规律、证型及舌象分布规律。2临床研究:对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30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员通过中医临床四诊合参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请两名副高以上中医师进行辨证并提取证候要素,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该病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证型及舌象分布规律。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1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经络、肝、脾。1.2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居前四位的依次是:风、寒、热、痰。1.3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常见证型有18个,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风寒袭络证、风热中络证、风痰阻络证。1.4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常见舌象有25种,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黄苔、红舌薄黄苔=淡白舌薄白苔。2临床研究结果:2.1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经络、脾、肺。2.2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居前四位的依次是:风、寒、热、痰=湿。2.3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常见证型有11个,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风寒袭络证、风热中络证、风痰阻络证。2.4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常见舌象有8种,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黄苔、淡红舌白厚腻苔。3文献与临床研究结果的对比:3.1病位证素的对比:文献资料和临床调查显示周围性面瘫的病位证素排列第一位的均是经络。不同的是:文献资料排第二三位的依次是肝、脾;临床调查结果是脾、肺。3.2病性证素的对比:文献资料和临床调查显示居前三位的病性证素一致。3.3证型分布的对比:文献资料和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居前三位的证型一致。3.4舌象分布的对比:文献资料和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居前两位的舌象一致,不同的是:文献资料中舌象居第三位的是红舌薄黄苔=淡白舌薄白苔;临床调查中舌象居第三位的是淡红舌白厚腻苔。结论:1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病位证素居第一位的均是经络,提示临床治疗应以通络为主。2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病性证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风、寒、热,提示临床治疗应予以祛风、散寒或清热处理。3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证型分布规律文献显示与临床调查大致相符,提示中医治疗以祛风通络为主。4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舌象分布规律文献研究与临床调查大致相符,提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位多表浅,早期针刺治疗手法宜轻,患侧选穴宜少,多选用远端穴位。中药内服多宜选轻散宣透之品为佳,如防风、荆芥、薄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