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阿尔兹海默病潜在的分子机制和靶向ErbB4蛋白虚拟筛选小分子化合物拮抗Aβ作用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作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伴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并进行性进展,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同时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AD约占痴呆类型的60%~80%,是最常见的痴呆原因。A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语言学习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在神经元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的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以及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虽然对AD的致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发展迅速,但AD的发病机制还未阐明,目前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治疗AD。因此,亟待进一步解释AD的关键发病机制和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是为单次跨膜受体,包括HER1(ErbB1,EGFR)、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该受体家族成员在结构上相似,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广泛参与包括神经元迁移、突触形成,髓鞘化等神经生物学过程,其中ErbB4最具代表性。然而,ErbB4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在AD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本文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基于分析AD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核心驱动基因和信号通路,寻找新的AD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AD治疗靶点,分析AD潜在的致病机制。同时,基于分子对接法靶向人类ErbB4(human ErbB4,h ErbB4)蛋白虚拟筛选小分子化合物,探讨虚拟筛选小分子药物对ErbB受体的激活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对AD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分为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AD核心驱动基因部分和基于分子对接法靶向h ErbB4受体虚拟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对AD潜在的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1)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AD核心驱动基因: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和阿尔兹海默病数据库(Alz Data)下载了12套AD相关数据集,并利用R软件对12套数据集进行了数据质量控制处理,同时去除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批次效应,将12套数据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AD芯片表达谱。利用R包“Limma”,通过差异分析获得了在AD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然后使用R包“cluster Profiler”对DEGs进行GO和KEGG功能富注释和富集分析。随后,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取了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互作信息,构建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分析、识别PPI网络中的核心驱动基因。趋同功能基因组学排序分析(Convergent functional genomic ranks,CFG)用以进一步筛选、分析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进一步使用标准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评估AD核心驱动基因作为AD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预测能力,同时利用AD芯片表达谱和人类阿尔兹海默病单细胞图谱数据库分析AD核心驱动基因在AD和正常组织以及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2)基于分子对接法靶向h ErbB4虚拟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对AD潜在的治疗作用:靶向h ErbB4蛋白胞外功能结构域进行虚拟筛选,通过计算机分子对接手段判断小分子化合物和靶蛋白h ErbB4的结合能力,筛选出结合能力最强的前三个小分子化合物。随后使用神经元细胞HT22和NSC34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对神经元细胞增殖影响,同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细胞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分析小分子化合物对神经元细胞ErbB4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与Aβ1-42联合给药,研究在AD病理条件下小分子化合物对神经元细胞ErbB4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基于AD芯片表达谱,通过差异表达分析一共识别了260个DEGs,包括79个上调基因和181个下调基因。2)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60个DEGs主要参与的GO生物学过程有细胞信号、转运调控和突触信号等,主要涉及的GO细胞组分包括突触,神经元投射和神经元体树突区等,GO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转运蛋白活性、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以及脂质结合,主要参与的KEGG信号通路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突触囊泡循环等信号通路。3)利用Cytoscape软件在PPI网络中根据6种算法一共筛选识别了54个核心驱动基因,包括6个上调基因和48个下调基因。4)结合CFG排序分析结果和ROC曲线分析结果,筛选出了10个关键核心驱动基因,分别是ENO2(CFG=3,AUC=0.70)、GABRG2(CFG=4,AUC=0.71)、GAP43(CFG=3,AUC=0.69)、GFAP(CFG=3,AUC=0.71)、INA(CFG=3,AUC=0.72)、NRXN3(CFG=3,AUC=0.72)、RPH3A(CFG=4,AUC=0.71)、STXBP1(CFG=4,AUC=0.68)、SYT1(CFG=3,AUC=0.71)和UCHL1(CFG=3,AUC=0.68)。5)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10个关键核心驱动基因中GFAP在AD中高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其他9个基因(ENO2、GABRG2、GAP43、INA、NRXN3、RPH3A、STXBP1、SYT1和UCHL1)在AD中低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中高表达。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AD关键核心驱动基因中,GFAP与9个基因(ENO2、GABRG2、GAP43、INA、NRXN3、RPH3A、STXBP1、SYT1和UCHL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9个基因之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7)单细胞结果分析显示,GFAP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中大量表达,9个基因(ENO2、GABRG2、GAP43、INA、NRXN3、RPH3A、STXBP1、SYT1和UCHL1)主要在神经元(neuron)中大量表达,其中NRXN3和SYT1在神经元(neuron)中的表达水平最高。8)基于分子对接法,靶向h ErbB4虚拟筛选了3种结合能力最强的小分子化合物,包括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都可以与h ErbB4形成三个氢键作用、一个π-π作用和多个疏水作用,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10)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以促进神经元细胞HT22和NSC34的细胞增殖,但不同浓度处理(2 n M、5 n M和10 n M)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且处理48 h后,小分子化合物仍然能够促进HT22和NSC34细胞的增殖。11)WB分析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显著促进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10 n M的小分子化合物对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的促进作用最强。12)IF分析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显著促进HT22和NSC34细胞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10 n M的小分子化合物对HT22和NSC34细胞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的促进作用最强。13)WB分析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显著促进HT22和NSC34细胞Akt和Erk1/2磷酸化激活。14)WB分析结果显示,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显著提高HT22和NSC34细胞SYT1和GAP43蛋白表达水平,10 n M的小分子化合物对HT22和NSC34细胞SYT1和GAP43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最强。15)WB分析结果显示,Aβ1-42给药处理后显著降低了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水平,但提高了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的蛋白表达水平。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以显著促进Aβ1-42处理后的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16)WB分析结果显示,Aβ1-42给药处理后显著降低了HT22和NSC34细胞SYT1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都可以显著促进Aβ1-42处理后的HT22和NSC34细胞SYT1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1)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AD芯片表达谱,筛选鉴定出了10个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其中GFAP在AD中高表达,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中,ENO2、GABRG2、GAP43、INA、NRXN3、RPH3A、STXBP1、SYT1和UCHL1在AD中低表达,主要表达在神经元(neuron)中。同时,10个核心驱动基因可以作为AD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与AD的病理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AD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虚拟筛选结果显示,靶向h ErbB4蛋白虚拟筛选的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以显著促进HT22和NSC34细胞增殖,同时可通过促进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而促进Akt以及Erk1/2信号磷酸化激活,同时提高HT22和NSC34细胞SYT1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在Aβ1-42给药处理下,分别给予3种小分子化合物(C14H18F2N2O2、C16H15FN2O3和C18H22N4O2)可显著促进HT22和NSC34细胞ErbB2和ErbB4受体磷酸化激活并提高SYT1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表明3种小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ErbB4受体有效的激动剂,促进其磷酸化激活,从而参与调控ErbB受体下游Akt和Erk1/2信号磷酸化水平以及SYT1和GAP43信号激活。体外研究结果提示三种小分子化合物对A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可以为未来AD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蒋跃(1958--)是我国浙江著名的水彩画家,在水彩画界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学习研究水彩画中,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水墨画墨色、构图、技法溶入到水彩画之中,创作出既有民族性又有民族特色的富有东方意蕴的中国写意水彩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木风格。同时他还是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学者,多年来撰写了较多的学术论文和理论专著。在国内学术期刊、美术出版社刊登发表,并对我国美术教育和本学科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位
研究目的大脑衰老伴随着海马齿状回(DG)的颗粒下区(SGZ)和侧脑室的脑室下区(V-SVZ)神经发生衰竭。神经发生在认知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学习、记忆和情绪功能。其中海马神经发生与认知密切相关。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神经发生影响现有的神经回路和大脑功能,神经发生与干细胞调节、神经元发育、结构可塑性和疾病机制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大脑衰老伴随着与认知减弱相关的特征性变化,包括与衰老相关的肥胖、大脑结构的
学位
背景和目的小檗碱是一种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领域。目前已经有几项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可能是治疗药物成瘾的潜在药物,但其所涉及的神经机制仍不清楚。哺乳动物腹侧被盖区(VTA)是一个中脑区域,它作为一个综合中心,对几乎所有成瘾药物的激励和激励作用进行调控。然而,小檗碱对VTA脑区神经元的影响知之甚少。本课题研究了小檗碱对腹侧被盖区多巴胺(DA)和γ-氨基丁酸(GABA)
学位
杨云龙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水彩画家、水彩艺术教育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西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水彩画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水彩、水粉画的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作为画家,他的水彩画作品在题材上与中国的时代发展、历史脉搏紧密结合,以自身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画面,呈现出清晰的时代脉络;在形式语言上他广泛地汲取中西文化之所长,在水色交融之间彰显出“水晕墨章”的至臻境界。同时他还为江苏地区水彩画的发
学位
目的:1.编制适合测评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老年综合评估知信行的问卷。2.调查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老年综合评估知信行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其老年综合评估知信行水平,促进老年综合评估在医养结合机构深入开展及推广。方法:1.问卷编制: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和课题组讨论,形成《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老年综合评估知信行问卷》初始版,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待检验
学位
在内蒙古西部高原有一座神秘的、有许多古老传说的阿尔寨石窟。阿尔寨石窟是集壁画、石刻造像、岩刻、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八思巴文榜题、寺庙、宫殿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世界上现存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遗址,也是一座集礼佛与祭祀两重功能的石窟建筑,也是整个内蒙古高原乃至我国北方草原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呈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地域性和民族性。也叙述着各个时期的民族以及地区的宗教、文化、艺术发展的历程,更对今
学位
美岱召是蒙古地区建立的首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召庙,融合了蒙古族、藏族、汉族多地区的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运用图像对比法,通过对藏传佛教格鲁派召庙美岱召“佛传图”壁画的视觉表现与象征意义进行具体分析,从图像演变与传承关系方面研究美岱召“佛传图”。追溯“佛传图”的图像起源,并通过美岱召壁画“佛传图”本土化现象阐释藏传佛教格鲁派进入蒙古地区所产生的艺术影响,同时也开阔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图像研究的新视
学位
本论文拟利用斑马鱼作为模型探究雌激素类似物的毒性效应,并初步探究其毒性机制,为雌激素类似物等环境激素(EDCs)在我国安全合理的使用及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主要实验内容和数据结果如下:第一,研究了雌激素类似物对斑马鱼幼鱼活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斑马鱼作为实验模型,以斑马鱼幼鱼的生存率、畸形率、心率变化、体长变化和运动能力等为毒理学指标,表征环境雌激素对斑马鱼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雌激素类似
学位
青少年期是反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不仅会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后果,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精神卫生医疗负担。因而,研究并揭示青少年期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是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基础且受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认知、控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针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当前该领域在以下重要的关键问题上尚
学位
目的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L1也存在于微小的外泌体表面,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刺激胶质瘤细胞增殖、运动和侵袭。在本文中,我们旨在研究L1CAM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否能够刺激GBM细胞的运动、侵袭和肿瘤血管形成以及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慢病毒包装的方法构建L1高表达的U87细胞系(U87L1-OE)。分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