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小麦抗旱性方面已经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鉴定方法和指标,但目前大多数形态和生理指标都没有明确的抗旱等级划分标准,本试验通过室内模拟干旱和在防雨旱棚池栽控水条件下,分别对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形态和各时期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保护酶活性、旗叶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的变化以及与抗旱性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比较研究,确定了小麦抗旱性早期鉴定有关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进行品种等级划分,划分为抗旱性强、中间型、抗旱性弱三个等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小麦有关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抗旱性早期鉴定的定量化标准:1形态指标:在种子萌发期,胚芽鞘长度、胚根长度和侧胚根数目的抗胁迫系数(胁迫条件/对照)等指标可以用来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在PEG6000(-0.975Mpa)胁迫条件下,当胚芽鞘长度、胚根长度和侧胚根数目的抗胁迫系数分别大于0.7、1和0.6的品种为抗旱性强品种;而分别小于0.5、0.8和0.5的品种则为抗旱性较差品种。在幼苗期,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的根冠比可以作为抗旱性鉴定指标,大于0.6的品种抗旱性较强,小于0.5的品种抗旱性较差。2生理生化指标:渗透胁迫条件下,萌发期和幼苗期胚芽鞘和叶片脯氨酸、CAT和SOD相对含量(胁迫/对照)以及幼苗期叶片保水力和相对含水量能较好的鉴定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叶片相对保水力大于60%的为抗旱性强品种;而当小于50%的则为抗旱性较差品种。胚芽鞘和幼苗期叶片脯氨酸相对含量(处理/对照)分别大于2.2和3.5时,可以初步判断为抗旱性较强品种;当分别小于1.5和2.5时则抗旱性较差。从根系活力来判断,当相对根系活力大于0.5时,抗旱性强;小于0.4则为不抗旱品种。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在种子萌发期、苗期和中后期抗旱性系统地进行比较。首先提出了种子萌发期侧根数目抗胁迫系数(处理/对照)可以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其次本试验对目前已确定的与小麦抗旱早期鉴定有关的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都进行了抗旱性鉴定标准定量化。本文在对不同小麦品种早期抗旱鉴定指标研究的同时,将其与中后期生长及抗旱性相结合,对不同时期渗透胁迫下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品种抗旱性鉴定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旱地小麦品种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结合常规育种,建立一套基于小麦早期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小麦抗旱性系统育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