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杜邦菌中5个NRPS基因以及Thermolides生物合成基因簇功能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热杜邦菌(Thermomyces dupontii)可以产生强杀线虫活性的大环内酯Thermolides。前期通过基因敲除确定了PKS12是合成Thermolides的关键基因,但该簇上的6个生物合成基因是否参与Thermolides的合成尚不清楚,为了探究Thermolides生物合成基因簇上6个生物合成基因(Glycosyltransferase(GT),Glycosylhydrolase(GH),Acetyltransferase(AT),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4),Short chain dehrdrogenase(SDR),Monooxygenase(MO))以及嗜热杜邦菌中另外6个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1,NRPS2,NRPS3,NRPS5,NRPS6,NRPS7)基因生物学功能,基于前期本实验室在嗜热杜邦菌中开发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以上这些基因构建基因功能缺失的10株突变菌株(ΔGT,ΔGH,ΔAT,ΔNRPS4,ΔSDR,ΔMO,ΔNRPS3,ΔNRPS5,ΔNRPS6,ΔNRPS7)和2株AT基因过表达突变菌株(OE-AT1和OE-AT3)。由于NRPS1和NRPS2的Protospacer位点选择不合适未获得功能缺失的突变菌株。通过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的代谢、表型、抗逆性和转录水平差异分析初步对这些生物合成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进行探究。主要结果与创新如下:1、代谢产物差异分析:与野生型菌株(WT)代谢产物比较,ΔGT突变菌株能检测到Thermolides A-E,表明GT不参与该化合物合成;ΔGH突变菌株中Thermolides A-E化合物延迟合成,且在发酵第5-6天该化合物含量比WT高12倍;ΔAT突变菌株中没有检测到带酰基的Thermolides A-C,不带酰基的Thermolides D-E含量在YGP发酵液中分别增加7和18倍,证实了AT基因负责Thermolides的乙酰化修饰;为了提高杀线虫活性较高的带乙酰基Thermolides A-B含量,对AT基因进行过表达,在过表达OE-AT菌株中检测Thermolides A-B比WT提高了70倍,Thermolides A-E总含量提高了556多倍;ΔNRPS4突变菌株中未检查到Thermolides化合物,表明NRPS4参与Thermolides合成;ΔSDR突变菌株中没有检测到Thermolides,以及可能的中间体C-6脱氢的Thermolides,C-6,8脱氢的Thermolides,C-6,8,侧链上羟基脱氢的Thermolides和Thermolides开环后的衍生物,表明原宿主中SDR基因不仅只负责Thermolides中C6位酮基还原为羟基,还参与Thermolides骨架的形成,并且至少参与三个以上的羟基还原甚至大环骨架环化过程;ΔNRPS3突变菌株代谢分析发现缺失一个特征峰,通过一级二级质谱以及吸光度推测NRPS3编码Trp、Met、Cys三个氨基酸。ΔNRPS5,ΔNRPS6和ΔNRPS7突变菌株代谢产物与WT相比只有个别峰面积增加,可能这三个基因在嗜热杜邦菌中表达量较低。2、表型差异分析:与WT的表型比较分析,GH和GT参与杜邦菌的细胞壁合成、抗渗透能力、产孢及萌发;AT参与调控菌丝生长且与温度相关,还参与抗氧化能力、产孢及萌发,且乙酰化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SDR参与真菌的抗渗透能力、细胞壁合成能力、菌丝生长、产孢及萌发;NRPS3参与产孢、萌发及菌丝在45℃生长的调控;NRPS4参与抗氧化能力;NRPS5和NRPS7影响色素的形成,参与杜邦菌的抗氧化能力及产孢和萌发,且产孢和萌发与温度相关;NRPS6、参与抗氧化能力、孢子数量及萌发;Thermolides生物合成基因簇及Tal A基因簇上的突变菌株在37℃、40℃、45℃、50℃、55℃、60℃下的菌落生长情况,表明这些基因参与菌丝生长调控,且受温度影响,但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3、转录水平差异分析: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五个NRPS突变菌株的上下调差异基因都很少。NRPS3正调控一个锌指CCCH类的转录因子;NRPS4敲除后没有显著的上下调差异基因;NRPS5、NRPS6、NRPS7三个基因敲除后下调前20中分别有7、13和7个甲基转移酶基因都下调,表明它们三个功能一致,且NRPS5和NRPS7基因敲除后NRPS6基因表达都上调,暗示NRPS6可能是他们的补救途径。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五个NRPS的表达差异基因都富集在代谢途径上,GO富集程度显著性最高的是乙酸代谢过程,而富集数目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以及羧酸、酮酸、有机酸代谢过程。这五个NRPS基因的敲除会影响参与代谢、氧化以及转运等过程,但具体调控机制,参与的生物学及代谢过程尚不清楚,关于这些基因更深入的生物学功能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一的亚洲象(Elephas mamimus L.)具有极高的保护、生态与文化价值。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较少,其中野生种群数量仅为300头左右,圈养种群数量为243头。有效地保护策略要考虑维持和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要关注作为种质资源储备的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于2018~2021年间,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境内的5个亚洲象圈养场所的53头圈养亚洲象和17头收容
学位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六价铬离子(Cr(VI))是高毒性和致癌性的重金属,由于电镀、冶炼等工业的排放,我国是Cr(VI)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用简单、环保且成本低的方法治理Cr(VI)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硫化亚铁(FeS)可以提供Fe2+和S2-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r(VI)到低价态的Cr(III)以降低其毒性,纳米尺度的FeS颗粒还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的优
学位
高山树线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良好指示器,低温对树木生长的限制是树线形成的主要原因。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对树线树种径向生长及其温度阈值进行了探讨,但不同部位(枝端和侧生)分生组织生长动态的对比分析仍不多见。寒冷环境中树木哪个部位(芽、枝、茎)的生长对低温最敏感、不同部位分生组织活动是否存在相似的温度阈值还不得而知。故了解树线树种不同部位分生组织生长动态和物候格局并分析其温度敏感性,对加深树线形成生理生态机
学位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长鼻目(Proboscidae)、象科(Elephantidae)、亚洲象属(Elephas),是目前亚洲现存最大的陆栖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EN)。在中国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亚洲象数量约为300头,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的部分地区。亚洲象为大型食草动物,每天需要采集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
学位
人工检测CT图像的病变,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耽误治疗方案的及时提出。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提供参考的病变预测结果,能高效地辅助医生诊断病情。然而,采用单一病变类别的医学影像数据集,将制约相关的检测系统无法精确地检测其他病变,不利于提供全面的检测结果。本文针对DeepLesion—多病变CT图像数据集,设计融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特征金字塔网络的模型,实现对多部位病灶的病变检测任务。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通过结
学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建设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园林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之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配合精细化管理和养护才能发挥工程建设的整体成效。基于此,本文就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升园林绿化质量和绿化水平,不断优化广大民众的居住环境。
期刊
DNA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失调通常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模式动物隐杆秀丽线虫的辐照筛选,我们发现核激素受体家族成员nhr14(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family member,nhr-14)参与了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为了确定nhr-14的同源基因HNF4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lpha,HNF4A),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的作
学位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常见和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通常会引起植物机体缺水,细胞脱水质壁分离,细胞膜、酶系统损坏,细胞功能丧失、代谢紊乱等系列生理变化,最终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方向。特别是在西南干湿季分明的地区,干旱往往成为观赏植物在园林应用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障碍。杜鹃花是著名的木本花卉,其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关于杜鹃花在园林应用与引种栽培中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论
学位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蛋白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其中膜I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又称作跨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e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T1-MMP)或MMP-14,其可以定位在细胞膜上,通过降解细胞膜外部的大分子化合物,促进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有研究表明以上的各种生理功能
学位
塑料是人造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耐久、轻便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然而,大量塑料废弃物尤其微塑料,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前研究推测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其引起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有密切关联。然而,当前关于微塑料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是零散和矛盾的,因而难以系统、正确地认知微塑料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探明不同微塑料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试图揭示微塑料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