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玄与诠释——魏晋诠释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魏晋诠释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魏晋时代诠释经典的方法承汉代而来却又超越了汉代,何晏的“集解”式诠释方式,在保留前人诠释成果的同时把自己的理解也融入进文本之中。“天人之际”构成了魏晋士人的主要论域,“言意之辩”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魏晋“清谈”主要是在“天人之际”情境中来进行。细而言之,“天人之际”则主要表现为“有与无”、“名教与自然”、“游于羿之彀中与独化于玄冥之境”这些论题。何晏、王弼在诠释“有与无”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徘徊,为阮籍、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埋下了理论上的契机,而表现在嵇、阮这里的主体个性的极度张扬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又使得裴颁、郭象在“有与无”的语境中,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更为真实的社会层面之上,而郭象的“游于羿之彀中与独化于玄冥之境”则更是表现出了对“有与无”以及“自然与名教”的双重关注。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意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强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作用,以此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现代新儒家是在我国现代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群体,他们一方面赞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另外一方面又反对全盘西化,坚持认为中国不能采用与传统文化完全决裂的激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艺苑中一朵灿烂的奇葩。然而当历史进入全面开放的21世纪,承受着西方如潮的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获得资源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扩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爆发,究其原因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的问题,这还
本论文以网络技术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探讨了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深入分析网络心理教育形成的技术基础之后,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
人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境域中的,人的存在总是受其历史境域限制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存在,而人总想超越这种限制,达到理想性的、完美的存在状态,这种理想性的存在状态就是“和谐
王弼和郭象的思想体系之间呈现出惊人的相关性。无论是在本体论的建构,还是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方面,王弼与郭象哲学都体现了正题与和合题的关系,但在一致中又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