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3-0血管缝合线间断缝合法胰肠端侧黏膜吻合与3-0血管缝合线连续缝合法胰肠端侧黏膜吻合与在预防胰漏发生中的作用,通过对两种吻合方式的回顾性分析,选择一种更合适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诊疗中心和吉林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了目前常用的胰肠端侧黏膜吻合方式,主要根据胰肠吻合的缝合方式对50例病人进行分组,共分2组:A组:胰管-空肠粘膜端侧3-0血管缝合线间断缝合吻合,38例;B组,胰管-空肠粘膜端侧3-0血管缝合线连续缝合吻合,1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为51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及术中和术后病理资料分为胰头恶性肿瘤27例,胆总管末端恶性肿瘤15例,十二指肠乳头恶性肿瘤4例、胰腺囊肿(浆液性囊腺瘤,胰头部良性肿瘤,符合手术指征)4例。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以及秩和检验分析,通过比较各组术前情况(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转氨酶、术前胆红素等)、住院时间(痊愈时间)之间的差异,来探讨术后并发症率(胰漏、胆漏、胃排空障碍(胃瘫)、腹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各组术前情况之间比较:A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1.29岁。B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1.25岁。P(年龄)=0.989>0.05,P(白蛋白)=0.181>0.05,P(直接胆红素)=0.771>0.05,P(凝血酶原时间)=0.226>0.05,P(术前ALT)=0.178>0.05,2、术后痊愈时间比较:P(痊愈时间)=0.030<0.05。3、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比较:P(胰漏)=0.247>0.05,P(胃瘫)=0.103>0.05。结论:胰管-空肠粘膜端侧3-0血管缝合线间断缝合吻合法在痊愈时间以及降低术后胰漏和胃瘫发生率上相比于胰管-空肠粘膜端侧3-0血管缝合线连续缝合吻合具有优先性。一项前瞻性实验的结果显示,在放大镜下对缝合组织进行放置/打结并仔细保留血供几乎可以完全避免胰漏[36]。笔者医疗组认为间断缝合相比于连续缝合减少胰漏发生率的机制就是可以减少对胰腺残端血供的破坏,进而降低胰漏发生率。除此之外,手术医师应根据自己吻合技术的熟练程度及术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首要考虑胰腺质地,如质地较硬的胰腺术后遗漏发生率远远低于质地较软的胰腺,胰管直径,胰腺残端大小是影响吻合方式的重要因素因素,而合理的放置腹腔引流管则是快速治愈胰漏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