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的一组与变态性反应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普遍较高,两病发病机制及两者间的关联一直以来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迄今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提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多基因调控有关,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多个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研究通过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试图从基因水平探寻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之间的关联性及发病机理,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广阔的前景。材料和方法研究采集了2例鼻息肉、2例过敏性鼻炎下鼻甲及粘膜上皮。所得标本分2份,1份经10%多聚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后应用HE染色法检测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份用于RNA提取,送公司进行RNA测序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1、ANOVA方差分析显示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正常对照组三组间EOS浸润数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行S-N-Kq检验显示变应性鼻炎与鼻息肉组EOS浸润数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670),变应性鼻炎组、鼻息肉组EOS浸润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存在差异表达基因369条,与鼻息肉组相比,变应性鼻炎组230条基因上调至少2倍,139条基因下调至少50%。其中上调的有关基因主要有CXCR4、EGFR、c-fos等,涉及主要的信号通路有NOD样受体等通路;下调的有关基因主要有CIS, ATG1等,涉及主要的信号通路有Jak-STAT、mTOR等通路,相关差异基因均与细胞生长和增殖有关。结论1、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在NOD等信号通路上有一定的关联性。3、变应性鼻炎是鼻息肉形成的一个可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