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故障诊断的动态因果网推理及实现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由于人们面临着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及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对这些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和重要。在传统的工业故障诊断领域中,往往依靠人来进行判断,随着数据关系复杂性的增加、数据量的加大,必须要向机器引入智能。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物质基础,从而造成了工业故障诊断大量运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局面。本论文依托重庆市的科技攻关课题——面向工业应用的智能开发平台及系统研究,根据于张勤教授所提出的动态因果网的概率知识表达方式和推理计算原理,立足于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非精确知识表达和推理的理论模型和工具,通过研究故障诊断基本理论及常用方法、因果网知识表达与推理、系统架构与设计、系统性能及应用分析,完成面向故障诊断的动态因果网推理及实现。论文获得的主要结论为:①提出了因果网动态解环原则,利用因果网所具备的动态特性,综合利用当前采集到的证据,去掉有向环路,从而限定当前因果网所表达的因果结构,避免了有向环路存在的情况下联合概率分布不归一的问题,给出了因果网的计算规模。②研究了因果网编译过程中逻辑“与”运算的子集吸收算法,提出了新的子集吸收算法,成功地将计算时间复杂度降低了一阶——由常规算法下该运算的计算时间复杂度为O((m×n)~2)(其中m,n分别为参与运算的两个逻辑公式中的子项个数),降为O((m×n)×min(m,n))。③给出了因果网的计算规模:由于因果网理论提出时没有给出其计算规模,本文通过分析定量地给出了因果网的计算规模。④提出并实现了将面向对象理论和UML技术实际运用于系统从前期分析、中期设计和后期代码编写的全过程:为保证整个开发过程的规范性,作者将UML技术引入到软件的具体实现中,完成了整个软件系统的分析工作、设计工作⑤完成了面向工业应用的智能开发平台原型的开发工作。依靠作者所设计的系统结构,作为一个三人开发小组的主研,完成了基于因果网的离散和连续模型的智能开发平台原型的代码编写工作,以及软件的性能测试工作。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低成本、低功耗和自组网等一系列特点,在智能配电网应用中被认为有很广阔的前景。为了满足在智能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数据通信中对实时性和可靠性
网络化控制系统是通过数据网络构成的闭环反馈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相比,具有成本低、易维护、易扩展、资源共享等特点,在民用和军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
交流伺服系统运行过程中,伺服电机的内部参数会随着工况而发生变化,系统外部的机械参数亦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若不及时调整,会使系统控制器增益的初始值与实际情况间产
学位
近年来,档案处理技术已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共享与查询,浩淼如烟的档案给“三化”提出了新的
随着IT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渗透,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信息一体化的挑战。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以图模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电网图建模平
在三维扫描测量过程中,基于空间点距不变理论的标记点拼接技术能够快速获得高精度拼合三维点云数据,已成为工业在线测量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当前基于标记点多视拼接存在误差较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上升,作为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新型网络,无线MESH网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由于WMN不同于已有网络的结构特点,目前并
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车载网络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车载控制网络是汽车电子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必将对汽车的整体结构和性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都
脊髓硬膜外电刺激通过手术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一组刺激电极,将电刺激脉冲传递至脊髓内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组织,在神经通路上制造电场以产生感觉异常区域,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
针对目前综采支架安全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集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预测预报技术于一体的综采支架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