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至今已经有近150年的历史,在日本,课例研究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实践活动,上世纪80年代传到美国以后,美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对课例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的课例研究基本开始于本世纪初,到现在只有10多年的历史。开展课例研究可以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师合作研修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策略,培养教学技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等。笔者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物理知识,甚至出现了要求学生每天回家把板书“抄三遍、默三遍”的作业,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物理课上只花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在书上画了画重点,然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因此,笔者选取课例研究为题,旨在通过一次完整的课例研究,探寻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并且寻找到初中物理课例研究的一般模式。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找出笔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通过两个班的前后对比,探究课例研究否能够提高笔者的教学质量。本文第一章内容是对课例研究的理性探讨,主要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内涵、特征和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课例研究具有研究性,合作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本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课例研究的狂潮,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次课例研究实践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笔者用文献法对课例研究的理性探讨,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具体的课例研究实践,研究的内容是初中物理浮力。第三章主要是本次课例研究实践的内容、课堂实录的点评和浮力测试成绩的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来看,课例研究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第四章是本次课例研究实践的反思和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结论。本次课例研究实践从整体上来讲是很顺利的,但是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这次的课例研究实践,笔者提出了初中物理课例研究的一般步骤,并且从一节课推广到一门学科,并且结合日本的课例研究的历史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