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疱疹病毒属γ疱疹病毒亚科成员,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DNA甲基化是目前最为前沿以及最受关注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抑癌基因启动子区高度甲基化被认为是导致其功能失活进而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CTHRC1基因在血管重塑过程中可抑制TGF信号通路,减少胶原沉积并促进细胞迁移,目前己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THRC1基因的异常表达。目的检测EBV阳性细胞系和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转录表达,并与EBV阴性细胞系和EBV阴性胃癌(EBV-negatived gastric carcinoma, 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EBV感染对CTHRC1基因甲基化及其转录表达影响。方法选取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细胞系以及EBVaGC和EBVn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及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 BGS)检测细胞和组织中CTHRC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qPCR)检测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细胞系以及EBVaGC和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表达。结果①MSP检测结果显示,4种EBV阳性胃癌细胞系PT、GT38、GT39和SNU719,以及4种EBV阴性细胞系SGC7901、HGC-27、BGC-823和MKN-45均表现为M+U型;EBVaGC和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95.4%和38.1%,统计学分析表明,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EBVnGC (X2=16.099, P<0.05)。②GS检测CTHRC1基因启动子19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发现,除个别位点未发生甲基化外,4种EBV阳性胃癌细胞系和4种EBV阴性细胞系CTHRC1基因启动子大部分位点均发生甲基化,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部分EBVaGC和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③胃癌组织中CTHRC1基因甲基化率在患者不同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中CTHRC1基因甲基化率有显著性差异(X2=8.972, P=0.03)。④qPCR检测结果显示,EBVaGC和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表达的ΔCt值分别为10.30±4.24和5.36±3.60,两组数据经2-Act转换后进行统计学分析,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转录表达明显高于EBVnGC,差异有显著性(t=-2.38,P=0.022)。⑤胃癌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表达在性别、年龄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中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①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EBVnGC组织,表明EBV感染可能是导致CTHRC1基因调控区域甲基化的重要原因,可能为EBV参与EBVaGC发生的一种机制。②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转录表达明显低于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转录表达,提示EB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甲基化下调其转录表达,从而可能参与EBVaGC的发生。③EBVaGC组织中CTHRC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EBVnGC组织,而EBVnGC组织中CTHRC1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BVaGC,推测CTHRC1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EBVaGC的发生发展中起负性调控作用,但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