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溶胶—凝胶法的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通常,采用多羟基、多乙烯基等功能性硅氧烷单体或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以提高纳米SiO2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但存在以下缺点:①多官能团单体的引入,易发生交联反应,影响体系的粘度和稳定性;②多官能团单体的分子链较短,易被接枝聚合物屏蔽,接枝效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对纳米SiO2溶胶进行改性,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接枝率,改善了纳米SiO2无机相与聚合物相的相容性;采用三步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引入了有机硅改性组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聚合物相单体,成功制备了固含量为40%的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1.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溶胶考察了催化方法、酸催化时长、反应温度等对纳米SiO2溶胶的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碱两步法催化TEOS水解缩合,酸催化时间为5min,50℃下制备的纳米SiO2溶胶保留有大量羟基,有利于下一步的原位细乳化聚合。2.原位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SiO2/有机硅种子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组成、用量和乳化方式对细乳化效果的影响,及单体用量、催化剂等对体系转化率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DBDA与OP-10组成阳离子乳化体系,能通过静电作用达到较好的细乳化效果;以阴离子催化剂引发聚合,转化率达到90.6%,制备的纳米SiO2/有机硅种子乳液均匀、稳定。通过SEM、DLS、键联程度等分析手段研究表明SiO2溶胶与有机硅实现了两相间的键合。3.种子乳液聚合制备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以纳米SiO2/有机硅种子乳液为核组分,丙烯酸酯单体为壳组分,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研究了加料方式、溶胀时长、改性剂等对种子乳液聚合的影响。发现以D4vi为改性剂,采用单体预乳化法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具有良好的聚合稳定性,产率达到94.4%,同时发现当溶胀时长达到15min时,具有良好的溶胀效果;当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含量增加到50%时,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键联程度为91.3%,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研究了单体配比、催化剂、聚合条件与工艺对杂化乳液的转化率、稳定性及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杂化材料的固化性能、成膜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纳米SiO2/有机硅/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固含量可达40%,涂膜的成膜温度为5℃,吸水率和耐水性能随有机硅组分增加而降低,而提高丙烯酸酯组分含量有利于提高杂化涂膜的附着力等级,增加TEOS含量有利于提高杂化乳液涂膜的硬度。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也提出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赢得主动。“中国梦”的提出,要求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为民众谋幸福。这一切
民间金融作为官方金融体制外的一项金融活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建设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民间金融在
促进工业进一步发展,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是福建省莆田市当前的首要任务。莆田市应该对科技事业进行大力投资,并深入挖掘莆田市的主要特色。形成以特色为中心,以市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边境地区在国家发展对外贸易、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以及经济与
技术指标是技术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技术指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个性化炒股的快速发展要求技术指标的教学从传统模式
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较好地解决了沥青路面维修改造所产生的大量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且减少了对沥青和砂石材料的需求量。因此,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就成为了构建资
本文通过对相山火山盆地基底震旦系浅变质岩、盖层火山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相山火山岩的物质来源及岩石成因,认为相山火山岩主要是上部地壳重熔的产物,其岩石成因
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后期英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饱含着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此同时,她对小说的形式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当前,能源紧缺、交通事故频发,道路照明安全节能质量的改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人眼的视觉判断是评判道路照明效果最直观的评价。本文从人眼视觉特性出发,研究在道路照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