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一段时间内都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担纲,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还使得产业结构不平衡、管理体制机制僵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显现。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已不是总量上的问题,而是结构中的问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不仅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还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方面进行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改革理念和改革路径,目的是通过提高供应质量、优化供应方式、调整供应结构,使生产与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适时地转换宏观经济政策。突出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导解决经济运行中结构上的问题。从财政收入方面来说,要重点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轻中小民营企业的负担;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要积极投入与养老、就业、公共服务的建设中,补贴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促进经济活力,使经济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尽管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结构问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适度、要“稳”,要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如在2018年7月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流动性要“合理宽松”,要为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而如今自提出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仅内部经济在持续下滑,而且外部经济环境也变得更严峻复杂。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我们发现只有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而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条主线。在2018年中央的几次重要会议中,不论是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改革开放40年大会,都着重强调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