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切实履行碳平衡和碳中和战略,提高汽轮机效率势在必行。相比于传统的发电装备,超超临界机组有很多优点,但是其较高的主蒸汽室温度对阀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底材料从P91/P92替换为FB2马氏体耐热钢并在其上堆焊Stellite6作为高温耐磨层。但Stellite 6成分与性能迥异于基体,经长期服役会发生堆焊层开裂甚至脱落的问题。因此,亟需对FB2用堆焊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并从多个维度对堆焊层组织与性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切实履行碳平衡和碳中和战略,提高汽轮机效率势在必行。相比于传统的发电装备,超超临界机组有很多优点,但是其较高的主蒸汽室温度对阀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底材料从P91/P92替换为FB2马氏体耐热钢并在其上堆焊Stellite6作为高温耐磨层。但Stellite 6成分与性能迥异于基体,经长期服役会发生堆焊层开裂甚至脱落的问题。因此,亟需对FB2用堆焊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并从多个维度对堆焊层组织与性能进行评价。本课题选取Stellite 6、Inconel 625及Inconel625过渡+Stellite 6三种类型堆焊材料,对堆焊接头进行了对比研究;从高温时效、高低温循环热疲劳、室温与高温磨损等方面对堆焊层及界面组织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与性能变化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究了Stellite 6堆焊层的热疲劳开裂及扩展机理。在FB2上TIG堆焊了Stellite 6、Inconel 625以及Inconel 625过渡+Stellite 6堆焊层,对比分析了三种接头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Stellite6合金显微组织为枝晶状γ-Co固溶体和枝晶间以M7C3、M23C6为主的共晶碳化物,部分γ-Co内存在少量的ε-Co。Inconel 625合金显微组织为枝晶状的γ-Ni固溶体,其晶界间存在M23C6。Stellite 6、Inconel 625堆焊层稀释率分别为58.89%、34.04%,引入过渡层后Stellite 6堆焊层稀释率下降。显微硬度结果显示,Stellite 6堆焊层近界面区出现高硬层与后续道次堆焊热输入有关。Inconel 625堆焊层近界面FB2出现高硬层,这与堆焊过后未进行热处理有关。研究了650℃高温时效下三种堆焊接头不同时效时长的组织与性能。界面分析结果显示,Fe-Co界面附近出现了明显的过渡层,Fe、Co等元素富集并形成新相,弥散分布有大量富Cr碳化物,可能是原始界面附近碳化物析出与长大的结果。过渡层随时效时间增加而增厚;Ni-Co界面变化不明显。组织分析显示,Stellite 6合金中M7C3不断向M23C6转变,Inconel 625合金晶界上析出明显,导致不同堆焊层的硬度都随时效时长增长而增加。在650℃与室温之间对三种堆焊层进行高低温循环热疲劳,表征近裂纹区域并探究开裂机理。Stellite 6合金堆焊层在热疲劳次数约300次时堆焊层出现裂纹,裂纹主要沿碳化物扩展。近裂纹出现较多的切变区域,切变机理是(111)γ堆垛顺序从ABCABC变成ABAB。切变界面上分布有富Cr碳化物,可能是铃木效应导致层错附近的偏析或堆垛顺序由ABAB变为AAA而形成的新碳化物。随疲劳次数的增加三种堆焊层残余应力不断增加,这与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关。Stellite6合金热疲劳后硬度增加,这与马氏体相变和碳化物有序分布有关。将三种堆焊层置于25℃与650℃下进行磨损试验,分析磨损行为,研究不同堆焊层耐磨性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Stellite 6堆焊层在高温以及室温下其耐磨性较好。复合堆焊层室温耐磨性高于Inconel 625堆焊层,但高温耐磨性较差,这是由于过渡层加入后引入了较多的Ni,减少马氏体转变以及沿切变界面有序分布的碳化物,导致耐磨性降低。Inconel 625合金堆焊层室温耐磨性较低,但在高温下,堆焊层表面形成了高硬度的氧化层,保护了内层金属。Stellite 6堆焊层室温下的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高温下主要的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复合堆焊层在室温下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高温下为磨粒磨损与高硬度氧化层的失效;Inconel 625堆焊层室温下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与粘着磨损,与高温下类似。
其他文献
采用硫酸湿法分解磷矿石萃取磷酸后产生的磷石膏废渣,目前未能有效资源化利用,大量堆积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会造成水体及环境污染,已成为磷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最大问题是其中可溶磷的不利影响,一些前处理措施能一定程度减轻但不能有效消除,论文提出以高温煅烧方式获得硬石膏胶凝材料同时有效去除磷石膏中可溶磷杂质,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发展新的利用途径。首先通过探究增加煅烧温度直至850℃后磷
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使得能够进行快速充放电的高功率密度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容器、双离子电池等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结构的设计和机理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以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碳基材料为基础,从高功率密度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和器件的构建入手,结合多种结构分析及电化学表征手段,研制了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和双离子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及充放电过程中的
TC4钛合金以比强度较高、耐蚀性好和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常用作飞机结构中的隔框、起落架、航空发动机中的叶片、压气机盘等重要结构件。但TC4的硬度较低,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较差,疲劳断裂成为其在工程应用中主要的失效形式,常常需要结合表面处理工艺以提升服役性能。喷丸是一种冷加工处理工艺,通过大量高速运动的弹丸球撞击零件表面,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产生塑性应变层和残余压应力
镁二次电池相比于锂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有望在大型储能领域发挥作用,但镁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极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氧化薄膜,这将严重限制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如何快速、便捷、低成本地去除材料表面氧化膜,提高镁电池电化学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工业纯镁和AZ31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六种酸(硫酸、硝酸、磷酸、柠檬酸、草酸、乙酸)对材料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粗糙度、腐蚀性能的影响,
镁离子电池是后锂离子电池技术有希望的候选者。由于其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优势,有潜力推动人们负担得起的高效电能存储系统的发展。与锂相比,镁高的理论体积容量(3832 m Ah cm-3),理论比容量(2205 m Ah g-1),低的还原电位(-2.37V vs.SHE),高的储存丰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镁成为理想的负极材料。与纯金属负极相比,镁合金可以提高金属负极的延展性,从而使制造更容易,更安全。
镁是最具潜力的轻量化金属材料之一,在航空,汽车等轻量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镁低强度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合金化和剧烈塑性变形等方式改进镁合金性能,而这些策略的提升是有限的。研究者们发现往镁合金中加入硬质陶瓷颗粒可以大幅提高镁合金的强度,但是塑性损失严重。而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金属颗粒作为增强相可以在提高基体强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延伸率,使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提高。目前镁基复合材料的大
六价铬Cr(Ⅵ)是一种溶解度大,迁移能力强,具有剧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器官和系统都能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对含有Cr(Ⅵ)废弃物在填埋或资源化利用前需要妥善处理,利用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碱矿渣胶凝材料对重金属固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置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并已成功应用。碱矿渣胶凝材料在水化时会产生水滑石这类LDHs水化产物,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其独特结构组成、表面吸附位点以及记忆
镁及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和无毒性,因此,近年来受到介入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g-5Gd-4Y-0.5Zn-0.5Zr(wt%)合金在生物植入材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为了进一步揭示该合金工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挤压态合金进行“固溶+时效”热处理,探索了不同工艺状态下合金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了该合金的在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状态下的体外仿生腐蚀
钛及钛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例如比强度高、高温性能好和耐腐蚀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和核工业等各个领域。钛在服役过程中会吸收氢原子和产生钛氢化物,严重影响钛及钛合金的使用。纯钛中不同的晶粒取向对氢原子的吸收、氢化物生成的影响及氢化物的生成对纯钛力学性能的影响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利用电解充氢方法将纯钛轧板中引入氢化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
FeCrAl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具有出色的蠕变强度和优异的抗辐照、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是第四代核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和铅冷快堆)最有前途的候选包壳材料之一。然而,Al元素的添加导致形成粗大的Y–Al复合氧化物,严重削弱了FeCrAl ODS钢的高温强度。微量活性元素添加可以显著改善FeCrAl ODS钢的微观组织形貌,从而提高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