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皂苷Bb吸收与代谢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大豆皂苷Bb是存在于大豆中的皂苷类化学物,具有降低胆固醇、肝保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有关其在体内吸收、代谢与排泄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阐明,而这也是研究大豆皂苷Bb发挥生物学活性机制的理论基础。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大豆皂苷Bb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SD大鼠体内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情况并建立体外Caco-2细胞吸收模型,进一步研究大豆皂苷Bb在肠道的吸收特性,为阐明大豆皂苷Bb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检测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大豆皂苷Bb及其代谢产物大豆皂苷元B、细胞转运液HBSS中大豆皂苷Bb的HPLC-MS/MS方法。2.灌胃大鼠大豆皂苷Bb(100mg/kg)后,收集不同时间处的血浆、尿液和粪便,并测定它们的大豆皂苷Bb和大豆皂苷元B含量。3.建立体外Caco-2细胞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培养过程中跨膜电阻值的变化,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苯酚红的跨膜透过量,对模型的完整性进行评估。通过CCK-8法确定大豆皂苷Bb对Caco-2细胞的给药浓度,并进一步进行双向转运实验。结果1.成功建立了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大豆皂苷Bb和大豆皂苷元B、在细胞转运液HBSS中检测大豆皂苷Bb的HPLC-MS/MS方法。2.大鼠灌胃后,大豆皂苷Bb的血药浓度平均在1.5小时处达到的最大值为19.8 ng/mL,平均在10.7小时处出现第二个峰值。在血浆中未检测到大豆皂苷元B。大豆皂苷Bb在168小时处的尿液累计排泄率为(0.0022±0.0006)%,在168小时处的粪便累计排泄率为(0.36±0.21)%;在尿液中未检测到大豆皂苷元B,其在168小时处的粪便累计排泄率为(0.45±0.29)%。3.经21天细胞培养建立Caco-2细胞模型,在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成紧密连接、跨膜电阻值大于900Ω·cm2、碱性磷酸酶活力比达到2(p<0.001)以及苯酚红的Papp值小于1.0×10-6 cm/s,验证了模型的完整性。选择浓度为9.43 mg/L的大豆皂苷Bb用于转运实验。大豆皂苷Bb的透过量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两侧转运方向的Papp值均小于1.0×10-6 cm/s,且ER值小于1。结论1.优化的HPLC-MS/MS方法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适用于大鼠和细胞样品中大豆皂苷Bb和大豆皂苷元B的检测。2.大豆皂苷Bb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差,在尿液和粪便中的总排泄量不足1%,提示大豆皂苷Bb在体内存在一定的生物转化。大豆皂苷元B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未检测到,在粪便中的排泄量不足1%,提示大豆皂苷Bb还可能有其他代谢产物存在。3.大豆皂苷Bb在肠道的吸收较差。一方面大豆皂苷Bb会以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同时还受到外排转运蛋白的影响;另一方面Caco-2细胞会对大豆皂苷Bb进行蓄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我们先后发现心肌肥厚预适应及运动性心肌肥厚预适应两个现象,后者是指在运动诱导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消退后仍保存有对抗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分子记忆。文献报导与普通人相比,前运动员的寿命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降低,这表明前运动员在停止运动后,运动产生的心脏保护依然具有保护作用。虽然运动已经被推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不清楚运动性心肌肥厚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也有保护作用
目的:最近几年以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扮演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erns,DAMPs)在多种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重症病人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然而,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到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的影响。若能了解CV
目前,术后疼痛的治疗不足,仍然是一个普遍的、尚未完全解决的临床问题。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急性期,手术创伤可导致患者明显的术后疼痛,同时严重的术后急性疼痛也使得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的风险升高。糖尿病可加重患者术后
1.研究背景及目的1.1研究背景医源性失血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住院期间,其输血率最高可达70%。尽管输血能有效纠正贫血,但可能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脐血可用于入院时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血气分析等检查,是一种可以减少医源性失血的方法,但对VLBWI的影响尚未明确。1.2研究目的本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分化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抗原表达对ALL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确诊并行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ALL患儿271例,分析患儿主要临床资料及主要抗原谱、各抗原表达率,比较不同免疫分化抗原表达和初诊时临床特征、融合基因表达、
背景:肛管直肠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尽管肛瘘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程反复、迁延不愈、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发病于身体的隐私部位,甚至引起部分青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手术是肛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许多病例含有分支、隐匿的次级瘘管或较小的脓肿,这些肉眼辨析度较低的病变往往容易被忽略,导致肛瘘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肛瘘术前的精准诊断是其能否彻底治愈的关键,磁共振技术是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测量骨搬运术中截骨后搬运骨块与原截骨端的相互位移来评估Ilizarov骨搬运架中半钉的数量和布局对胫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1.采用CT扫描1名男性志愿者的小腿,得出的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并建立正常的胫骨三维模型。2.胫骨骨缺损的建立和半钉在骨搬运块的置入遵循长骨的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method for the unified designation of externa
背景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骨肿瘤,占恶性骨肿瘤的0.78%,且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由于该病初期病程缓慢,无显著特异性临床特点,初期的局部疼痛或肿胀易被忽视,使得患者延误了最佳诊治时间。本课题将探讨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分析明确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并通过随访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和预后康复方案。目的总结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b
背景慢性肾脏疾病(CKD)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被认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全球约8%~16%的人。尽管CK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治疗方法仍然是有限的。透析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某些代谢废物,可部分替代肾脏滤过功能,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当CKD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时,肾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手段,但供体器官的短缺和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原
背景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全世界范围内肥胖人数的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截至2019年,中国30-69岁人群中23.6%患有OSA,8.8%患有中到重度OSA。在外科,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中,成人OSA的患病率为10%-20%,减脂手术中OSA的患病率高达70%,而这部分患者中未被诊断的中、重度OSA患者比率又高达50%-95%。已有大量研究表明,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