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寄生蜂和寄主的形态特征分析入手,对膜翅目寄生蜂的寄主适应性与形态分化的关系及产卵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具有代表性的3种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 (Nees)的28S rDNA D2区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寄生蜂的系统发育分析。 由口器形态比较可知,寄生蜂的上颚在科与科间存在差异。姬蜂科花胫蚜蝇姬蜂有3齿,其它10种均有2齿;茧蜂科11种均有2齿;小蜂总科有3齿或4齿。姬蜂科与茧蜂科齿形态相近,但与小蜂总科形态差异较大。产卵器形态比较可知,各种间产卵器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寄生同类寄主的寄生蜂产卵器形态有趋同性。 选取寄生蜂的18个特征作为指标,利用SPSS对寄生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寄生蜂系统发育关系基本相符。但寄生于同种寄主的寄生蜂形态结构有趋同性,表明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通过对产卵鞘上感受器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不同寄生蜂产卵鞘上的感受器类型、数量、分布均存在差异。产卵鞘上的感受器主要为毛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 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 (Nees)3种寄生蜂的28S rDNA D2区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i卜h人业人22003而帜I-沦义这3种寄生蜂与其同属其它种的相似性均在90%以*J基!’I“分比分析表明各科之间G+C%存在明显差异,科内各种之间G凡%差异较小。以弹尾目作外群对测序结果作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腰带长体茧峰与棉铃虫齿唇姬蜂遗传距离最近。麦蚜茧蜂与弹尾目的关系较近,是较o分化的类群。棉铃虫齿唇姬峰和腰带长体茧蜂与弹尾目关系较远,说明这2个种是较进化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