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溃结方的作用机制。 方法: 1.选取UC患者60例,均为2002年9月~2004年10月间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武汉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瘀滞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组给予中药溃结方,该方为导师经验方(由黄芪、白术、败酱草、苦参、木香、当归、白芍、白芨、甘草组成),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治疗,1.0g/次,每日三次,口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观察、结肠镜粘膜像观察、粘膜活检观察)。 3.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治疗前后肠粘膜主要病理变化情况。 4.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 3.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腹胀、神疲乏力、食少等症状,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脓血便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4.治疗后两组肠镜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肠镜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5.治疗组对肠粘膜溃疡、充血、糜烂、粗糙等病理形态的改善优于对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照组(P<0.05)。 6.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结论: 溃结方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有效方药,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健脾益气药物既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本方中黄茂能明显促进细胞免疫。 2.抗氧自由基损伤:中医认为,氧自由基属于中医湿热毒邪范畴,近年运用清热化湿法及相关中药清除氧自由基日益受到重视。本方中苦参、败酱草有提高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作用,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轻肠粘膜的损伤。 3.促进溃疡面愈合:清热化湿解毒药物能促进溃疡面水肿的消退,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脾气充盛,气血生成有源,有利于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使用健脾益气药如黄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起到托毒消痈的作用;配合白岌、苦参、败酱草等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4.调整菌群失调:UC时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易感六淫之邪或被细菌与病毒感染。本方中败酱草、苦参、木香有明显抗感染和抗细菌毒素作用,减少细菌产物一中酸化肤弥漫进入固有层而造成损伤。 5.改善肠粘膜的血液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中的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血栓形成;黄茂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虽非活血化疲之品,却也起到了“气行则血行”之功。 6.改善全身症状有关:对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明显甚则伴有发热者,运用苦参、败酱草等清热解毒化湿药物,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现代研究表明,部分清热解毒祛湿药物有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抑制肠道蠕动、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黄茂能使白细胞增加,当归含有维生素B12和叶酸类物质有抗恶性贫血的作用。此外,黄茂、白术、当归、白芍对改善乏力、气短、消瘦、贫血等症状有明显作用。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结方;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