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囊孢属(Cytospora Ehrenb.)是引起苹果树等多种果树腐烂病的重要病原菌。苹果产业是新疆重要的特色林果业之一,是新疆果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壳囊孢属真菌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苹果树的健康生长、苹果产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然而,危害新疆苹果树的主要壳囊孢属真菌的种类及致病性差异尚不明确。
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从新疆20个县市的苹果属植物上收集病害标本,通过观察壳囊孢属真菌的腔室、孔口等子实体结构,比较菌株的培养性状,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其ITS、LSU、rpb2、act、tef-1α等多基因片段,利用最大简约法(MP)、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多基因联合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不同来源的壳囊孢属真菌的种类及亲缘关系;将已明确的壳囊孢属真菌通过烫伤法接种在新疆广泛栽植的14个品种的健康苹果枝条上,对比病斑扩展面积,分析不同壳囊孢属真菌的致病能力。主要结果如下:
(1)明确了危害新疆苹果属植物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包括2个待发表种、12个已知种和1个新疆新纪录种C.erumpens,并补充了其有性型;根据形态学特征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的不同壳囊孢属真菌划分成了8个类型;记录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壳囊孢属真菌资源的种类分布,新增了乌鲁木齐市等20余个地理分布,补充了野苹果为C.cincta、C.erumpens、C.pruinopsis、Cytosporasp.1的新寄主,栽培苹果为C.erumpens、C.leucostoma、C.mali的新寄主。
(2)根据菌落颜色、是否产生子实体、子实体排列方式等培养特征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从培养形态上划分为6个类群,为壳囊孢属真菌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
(3)通过对比不同壳囊孢属真菌在14个苹果品种上的病斑扩展面积发现不同壳囊孢菌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中,C.leucosperma、C.mali为新疆苹果树腐烂病的强致病性种;C.parakantschavelii为极弱致病性种;强致病性种C.leucosperma在离体枝条上接种3d后开始发病,接种后11~23d进入第一个病斑扩展高峰期,高峰期扩展速度为0.40~11.46mm2/d,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田间发生流行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从新疆20个县市的苹果属植物上收集病害标本,通过观察壳囊孢属真菌的腔室、孔口等子实体结构,比较菌株的培养性状,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其ITS、LSU、rpb2、act、tef-1α等多基因片段,利用最大简约法(MP)、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多基因联合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不同来源的壳囊孢属真菌的种类及亲缘关系;将已明确的壳囊孢属真菌通过烫伤法接种在新疆广泛栽植的14个品种的健康苹果枝条上,对比病斑扩展面积,分析不同壳囊孢属真菌的致病能力。主要结果如下:
(1)明确了危害新疆苹果属植物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包括2个待发表种、12个已知种和1个新疆新纪录种C.erumpens,并补充了其有性型;根据形态学特征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的不同壳囊孢属真菌划分成了8个类型;记录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壳囊孢属真菌资源的种类分布,新增了乌鲁木齐市等20余个地理分布,补充了野苹果为C.cincta、C.erumpens、C.pruinopsis、Cytosporasp.1的新寄主,栽培苹果为C.erumpens、C.leucostoma、C.mali的新寄主。
(2)根据菌落颜色、是否产生子实体、子实体排列方式等培养特征将新疆苹果属植物上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从培养形态上划分为6个类群,为壳囊孢属真菌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
(3)通过对比不同壳囊孢属真菌在14个苹果品种上的病斑扩展面积发现不同壳囊孢菌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15种壳囊孢属真菌中,C.leucosperma、C.mali为新疆苹果树腐烂病的强致病性种;C.parakantschavelii为极弱致病性种;强致病性种C.leucosperma在离体枝条上接种3d后开始发病,接种后11~23d进入第一个病斑扩展高峰期,高峰期扩展速度为0.40~11.46mm2/d,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田间发生流行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