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稳定的贸易发展是实现外部均衡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杠,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甚至世界贸易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全面改革对未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肯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汇率波动性对我国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汇改后的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本文中采用的进出口数据是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一位数编码将商品分为9大类,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分别测出汇率波动性对每一类商品的影响大小。本文第一步采用计量经济学的GARCH模型测度出汇率波动性,第二步对进出口均衡方程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出口额与收入、汇率、汇率波动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认为大部分方程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分析得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步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误差修正模型对通过协整检验的方程估计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长期和短期系数。论文认为,汇率波动性增加在长期内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对于每一类商品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短期内,汇率波动增加不仅对每一类商品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甚至连影响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对第3类商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第4类商品(动植物油、脂及腊)、第7类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第8类商品(杂项制品)、第9类商品(未分类商品)的出口影响是正的。汇率波动性增加对第0类(食品及活动物)、第2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第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第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出口是负向冲击,意味着汇率波动增加会减少这4类商品的出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于第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第9类(未分类的商品)的进口是正向的冲击,意味着汇率短期内波动增加反而会增加这2类商品的进口。其余的第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第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第8类(杂项制品)商品的短期进口影响系数都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