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是整合与集聚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和教育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与发展。截至2014年底,黑龙江省共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1家,涉及大豆、乳业、杂粮、石墨、复合材料、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多个领域,在提高产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传统的联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目标,联盟模式的选择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的新形势下,对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推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学发展以及黑龙江省经济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选择”为研究切入点,首先,阐述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模式等相关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以及联盟模式现状,指出联盟模式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得出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构建联盟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评价;最后,提出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原则、思路和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引导型、学研驱动型、市场导向型等,现有的联盟模式存在类型较为单一、模式定位和目标不明确、模式创新力度不强、模式运作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2)政府作用因子、资源投入因子、市场结构因子、联盟风险因子、预期绩效因子是影响联盟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3)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实证得出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选择政府引导型联盟模式;(4)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选择应遵循战略匹配、资源互补、交易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等原则,并结合联盟发展的战略环境,按照政府作用评估、资源投入评估、市场结构评估、联盟风险评估、预期绩效评估的基本思路进行联盟模式选择;(5)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为契机、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等措施来提高战略联盟模式选择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