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会学习、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并且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全方位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以分数来对学生进行档次划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好坏或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学困生不同于过去通称的“后进生”、“落后生”。近年来,诸多专家和学者对学困生进行了经验型或分析型的研究,对学困生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厘定“智力正常、有一定的潜力没有开发,受心理因素影响成绩,品德,表现暂时处于落后水平,具有可逆转性的学生。”学生如果不能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索然,效率低下,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中学时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是最危险的心理动荡期,也是自我认知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论文以中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来进行转化为研究目的。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措施研究,本论文较关注对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通过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论文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状况,对以往对于学困生概念的总结,提出中学学困生的涵义。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是中学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中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从中学学困生的心理品质表现;中学学困生的心理外在表现;中学学困生的不良心理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类。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学学困生心健康问题的原因。首先,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足,对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娇生惯养或者过分严厉都会使学生产生不良习惯;再次,学校中教育方式失当,对学困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最后,社会不良风气、舆论的误导,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第三部分,针对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来对中学学困生进行转化、如何进行心理问题的防御和有效抑制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第一、运用心理诱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运用温和正确的方式提高转化效率;第三、运用排解沟通的方式了解学困生心理;第四、运用分解小目标渐进式转化方式;第五、利用集体舆论的导向力量转化学困生;第六、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困生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