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发达经济体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其迅速发展对于促进一二产业发展、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人口红利”式微、劳动力和物质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传统低成本优势日益消减等“多重瓶颈”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也亟需提高。所以,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索、丰富服务业发展阶段的理论内容,而且对我国提升产业服务化水平、以及为其它国家服务化转型提供一些借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市场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论是在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与消费、还是供给与需求、抑或是因市场因素所导致的空间差异方面均有所体现。故本文以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为切入点,采用动静态结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发展分析、以及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国际比较分析之后,以市场内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即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生产-消费”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着重从收入提高、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来探讨;二是主要从需求、供给两方面分别对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三是以空间角度来综合考量一国经济体内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变化,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得出主要结论是:
一是使用“服务化指数”和“Rasmussen指数”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即使用“服务化指数”对OECD部分国家(19国)和“金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服务化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小差距;使用“Rasmussen指数”对“七国集团”制造业直接依赖度以及对不同收入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全依赖度进行关联比较分析,认为其随时间推移而有增强的趋势,但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二是构建“生产-消费”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1997-2012年间数据资料,借鉴霍尔兹(Holz)测算方法,在对参数校准的基础上,分别从收入效应、技术进步、劳动收入份额(即资本深化)等方面进行总体模拟测度和分类模拟测度。分析发现,人均收入上升和资本深化影响较大,其中后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但技术进步率差异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三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方面(产业关联)对我国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规模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前者呈现“负相关”,而后者则表现为“正相关”,且服务业存在内卷式“外溢”效应。从供给方面(资本深化)对1997-2012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进行参数估计,认为提升资本劳动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其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四是利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进行测度分析。对我国1997-2012年间产业结构转型值、全域Moran’sⅠ指数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分别从空间、时间、时空综合等三种形式的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客观存在空间依赖性,同时表现空间差异特征。
五是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对策选择,主要从加强基础制度规范建设、重视政府与市场力量、构建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和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来论述。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市场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论是在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与消费、还是供给与需求、抑或是因市场因素所导致的空间差异方面均有所体现。故本文以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为切入点,采用动静态结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发展分析、以及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国际比较分析之后,以市场内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即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生产-消费”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着重从收入提高、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来探讨;二是主要从需求、供给两方面分别对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三是以空间角度来综合考量一国经济体内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变化,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得出主要结论是:
一是使用“服务化指数”和“Rasmussen指数”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即使用“服务化指数”对OECD部分国家(19国)和“金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服务化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小差距;使用“Rasmussen指数”对“七国集团”制造业直接依赖度以及对不同收入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全依赖度进行关联比较分析,认为其随时间推移而有增强的趋势,但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二是构建“生产-消费”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1997-2012年间数据资料,借鉴霍尔兹(Holz)测算方法,在对参数校准的基础上,分别从收入效应、技术进步、劳动收入份额(即资本深化)等方面进行总体模拟测度和分类模拟测度。分析发现,人均收入上升和资本深化影响较大,其中后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但技术进步率差异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三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方面(产业关联)对我国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规模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前者呈现“负相关”,而后者则表现为“正相关”,且服务业存在内卷式“外溢”效应。从供给方面(资本深化)对1997-2012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进行参数估计,认为提升资本劳动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其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四是利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进行测度分析。对我国1997-2012年间产业结构转型值、全域Moran’sⅠ指数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分别从空间、时间、时空综合等三种形式的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客观存在空间依赖性,同时表现空间差异特征。
五是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的对策选择,主要从加强基础制度规范建设、重视政府与市场力量、构建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和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