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的术前化疗又名新辅助化疗、诱导化疗或初始化疗。最早仅应用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使肿瘤降期,达到可手术的目的。目前也广泛应用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及有保乳意愿的不可保乳的患者,使乳腺癌患者的分期降低,从而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及保乳率;而且还可作为体内的药敏实验,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但可以及时评价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也可为术后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临床还发现通过术前化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者,其远期生存率会有所提高。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联合化疗药物的基石,目前采用的术前化疗方案中绝大多数含有蒽环类药物。随着紫杉醇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乳腺癌术前化疗翻开了新的篇章,尤对蒽环类药物治疗反应差的患者,其疗效优势更加明显。蒽环类联合紫杉醇类药物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种化疗方案,其应用于术前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如何,目前相关临床资料较少,且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通过应用ET三周化疗方案,观察其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乳腺癌术前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选择2010年01月至2012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ⅡB-Ⅲ期需行术前化疗的原发乳腺癌患者,给予ET方案化疗(表柔比星75mg/m2,d1,d2;注射用紫杉醇175mg/m2, d3,1周期/3w)。2周期末评定临床疗效,有效者行术前化疗4周期,评价化疗效果,并观察化疗后的毒副作用,选择合适时机手术治疗。手术后结合肿瘤病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01月至2012年11月,共43名乳腺癌患者接受ET三周方案术前化疗。38例(88.4%)患者临床初始诊断为Ⅲ期乳腺癌,34例(79.1%)患者术前化疗前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空芯针或细针穿刺证实有癌转移。42例(97.7%)的患者完成了4周期以上的ET三周方案的术前化疗,1例患者完成2周期化疗后拒绝继续术前化疗,强烈要求手术,遂行改良根治术。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有40例,临床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CR+partial response PR)为93.0%,其中13例(30.2%)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这其中又有9例(20.9%)患者达到病理性完全缓解(pathology complete response, pCR)。化疗开始前ALN空芯针或细针穿刺证实有癌转移的患者中19例术后ALN无癌转移,淋巴结转阴率为55.9%(19/34)。根据ER、PR和HER2状态,进行亚组分析发现,ER阴性(46.5%,20/43)或PR阴性(60.5%,26/43)的患者,虽pCR率显著高于其阳性的患者(25.0%vs17.4%,30.8%vs5.9%),但P值分别为0.711和0.065,无统计学意义。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3例达到pCR, pCR率为21.4%(3/14),而HER2阴性的乳腺癌,其pCR率较高,为24.0%(6/25),但两者比较,P=1.000,亦无统计学意义。根据ER、PR和HER2状态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发现,11例LuminalA型(HR+/ER2-)患者达到pCR的患者有2例,pCR率为18.2%;8例LuminalB型(HR+/HER2+)患者达到pCR的有2例,pCR率为25.0%;12例三阴型(HR-/ER2-)患者有4例达到pCR,占33.3%;6例HER2阳性型(HR-/HER2+)患者有1例达到pCR,占16.7%,各组间比较P值为0.910,pCR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差别。在血液学不良反应中,共有8例(18.6%)患者发生3-4度的不良反应,分别有1例(2.3%)、2例(4.7%)患者发生3度和4度的白细胞降低,分别有6例(14%)、2例(4.7%)患者发生3度、4度的中性粒细胞降低。在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脱发,共有16例(37.2%)患者发生3度不良反应,无患者发生4度不良不反应。16例(37.2%)的患者发生3度脱发,有5例(11.6%)的患者发生3度的恶心、呕吐,另有3例(7.0%)的患者发生3度的腹泻,3例(7.0%)的患者发生3度口腔黏膜损伤,3例(7.0%)患者发生2度的外周神经毒性,3例(7.0%)患者发生2度的疼痛,没有1例患者发生有症状的心脏不良事件。结论:ET三周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上,ET三周方案是一个可选择的乳腺癌术前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