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农林害虫。为了预防和减少舞毒蛾的扩散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本文依据舞毒蛾成虫和幼虫的生活习性,对其传播扩散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内利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研究了舞毒蛾1-3龄幼虫的体表形态、毛瘤以及刚毛特点;在室内研究了舞毒蛾1龄幼虫的吐丝习性;在风洞内研究了舞毒蛾幼虫在风力下的被动扩散距离。在野外进一步研究了舞毒蛾1龄幼虫的随风飘散距离以及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距离。结果如下: (1)舞毒蛾幼虫具有4种形态不同的刚毛,即泡状刚毛(刺型刚毛)、具微刺刚毛、羽状刚毛、线型刚毛,其中,具微刺刚毛长度最长,泡状刚毛(刺型刚毛)数量最多。分析幼虫刚毛特点与其扩散的关系,得出舞毒蛾幼虫扩散距离分别与幼虫的具微刺刚毛长度与头宽之比、羽状刚毛长度与头宽之比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P<0.05,R=0.79;P>0.05,R=0.32),与龄期和体重之间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P<0.01,R=-0.80;P<0.05,R=-0.72)。 (2)舞毒蛾1龄幼虫最长吐丝长度可达350 cm,幼虫吐丝长度的平均值为(184±77) cm;1龄幼虫在风洞内的扩散距离最远可达200 cm;幼虫在风洞内的扩散距离分别与吐丝长度和风速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1,R=0.97;P<0.01, R=0.67)。 (3)在野外利用风力测定了舞毒蛾1龄幼虫的扩散距离,试验地的面积约为500m2,粘虫板的面积约为20 m2,分5次共释放1457头幼虫,粘虫板共捕获到幼虫37头,捕获率约为2.5%,当最大风速为5.1 m/s时,幼虫从3m高的地方被吹散,可以瞬间扩散到30m左右远的距离。 (4)通过舞毒蛾标记回捕试验,得出结论,舞毒蛾性信息素引诱剂的诱捕范围可达到170 m,从而得出舞毒蛾雄性成虫可以在1日之内至少飞行170 m;根据诱捕到的林间舞毒蛾数量,得出舞毒蛾在辽宁省建平县的羽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底8月初,气象因素对舞毒蛾的飞行扩散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相对湿度与日诱虫量的负相关性最大(R=-0.70,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