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叙事,“表述与被表述”是研究界争所论问题之一,这也是整个“底层写作”甚至所有“代言式”写作争论的核心问题。如同马克思对法国农民的分析:“他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叙事,“表述与被表述”是研究界争所论问题之一,这也是整个“底层写作”甚至所有“代言式”写作争论的核心问题。如同马克思对法国农民的分析:“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中国农民的命运也是如此,在这种“表述/被表述”的关系式中,农民既是“在场”的,又是“不在场”的,简言之是“缺席的在场者”。因此,对农民“表述”的价值、效用、力量和所谓的“真实”、“客观”性就很少依赖,也无法有效地依赖农民自身,只有借助于叙述者的种种“表述”策略,农民才能存在于话语之中,可见、可感。那种认为只有农民的“自我表述”才能抵达他们真实本质的观点,即便不是纯粹的理论想象,也只能维持在一个狭小的规模之内,因此,应该在承认任何“表述”都是一种话语建构的前提下,考察进城叙事“表述”农民的策略,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分析,在这样一个农民的发声机会被严重忽视乃至剥夺的语境下,我们仍想极力触摸到他们丰富、复杂、立体、多质的存在。如果文学“表述”偏离或扭曲了这种存在,就期待它能够讲述新的故事,缔结新的关系,描写新的抵抗,阐释新的主体性。总体上看,在进城叙事对农民形象的“表述”中,部分作品存在“妖魔化”农民的倾向,对进城女性的“表述”,充满了消费时代的欲望,对底层农裔青年的“表述”,则往往将他们处理为于连式人物,而又忽视了描写对象性格的立体性;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集中在苦难叙事、温情书写、城乡冲突等几个主题上,对其叙述有的是秉持知识分子良知直面现实的表现,有的则含有演绎理念的成分;文学创作要受文学生态系统中其他构成要素的影响,如果以文学批评与影视生产为例,可以看到其中对农民的“表述”,农民依旧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当然,如此评论的前提是“乡下人进城”叙事确实存在一批优秀作品。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庭坚的戏题诗为研究对象。希望借助本文探究黄庭坚戏题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戏题诗溯源。戏题诗是指题目中含有“戏”字的诗歌。一般具有诙谐
静脉畸形是一种胚胎血管在发生过程中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是硬化剂注射和手术切除。弥漫型的静脉畸形病变范围广,手术治疗常因为不能完全切除而导致复发。
《拜月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的四大南戏之一。它从诞生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而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并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单就现存的全本就有:世
研究目的与背景:有机磷化合物致迟发性神经病(organophosphorus easter-induced delayedneuropathy,OPIDN)是指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经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者反复多次接触,经过7-14天(或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农民进城打工潮席卷而来。随着打工潮的迅猛发展,充满悲情美学色彩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农民工的生存生活环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和苏轼一起代表着宋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世称“苏黄”。他终生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被奉为宋诗
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高职《大学生礼仪课》入手,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模块及项目内容、情景模拟活动
中国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聊斋志异》问世后,其仿作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卷帙浩繁,形成文言小说创作再度蔚兴的局面。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聊斋》仿作的研究,多以个案分析
刘禹锡的散文在中唐曾获得巨大的声誉,后世对其散文也多有评价和研究。本文以刘禹锡散体单行、不刻意押韵的散文为研究对象;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刘禹锡散文的思想内
明代科举以八股取士,使得八股文写作成为明代士子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八股文必然受到政治环境和朝廷喜好的左右;但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明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