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中国社会的师生关系,教师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所谓“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一直仰望着教师。教师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社会转型的今天,伴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学生开始对教师的权威产生了质疑。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了冲击,有的学生开始“蔑视”教师,对教师产生了偏见。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这些不听命于教师的“另类”学生是如何被制造的?这种冲突在不同学段会有怎样的体现?与常见的师生冲突有哪些差异?本文关注另类学生强微的师生冲突,对强微的学校生活史进行叙事,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法、关键事件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研究的资料,源于强微的自述和对其老师、同学的访谈,还包括强微的日记以及发布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和QQ空间的文章。通过叙事研究法,呈现出另类学生在制度化的学校规训中的生存状态。同时,对强微所叙述和记录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前三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对强微的学校生活史进行了概述,并对师生冲突的关键事件进行了分析。在漫长的学校生活中,强微始终摆脱不了那个极端的自我,运动员的经历为她的一切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基础教育阶段,强微的在校时间比其他同学少了很多,并且她不在乎自己学生的身份,更加在乎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认同的运动员身份。丰富的校外生活、光彩的运动成绩,让强微看不起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一项项规约、一次次规训就像“下马威”一样向青春期中的强微袭来,一切是如此措手不及。那是强微成为“另类”的开始,一个反叛者注定会成为“另类”。当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尽管环境相对宽松,对个体的个性化更加包容,但标准化模式早已深入人心。尽管被包容,但这种个性依然是一把双刃剑,会“刺伤”自己和他人。本文认为,师生冲突的本质在于学生不断增长的对于教育的期待和教师的要求,与教育和教师的能力现状不匹配之间的矛盾。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带来的是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欲望在不断“膨胀”。本研究,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学生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知识学习,更期待教师能给予思想启蒙,而这仅仅是基本需要。学生更高的精神需要是尊重与认同的需要和重要他人的需要,尊重和认同的需要不仅是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同,同时,学生需要值得自己尊重和认同的老师出现,呼唤真正的具有教育权威的重要他人。自我实现则是学生通过教育得以自我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现实是,学生的基本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不完全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教师又难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基础教育阶段,一些教师缺乏尊重学生的意识,依然固守自己的传统权威,而学生更加认可具备感召型权威的教师,因此能够真正被学生认可的教师相对缺乏,鲜有教师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重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