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人口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超过一个百分比的速度快速上升,但粗放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走到了瓶颈期,亟待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创新来规避传统模式的弊端并引领新一轮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许多地区呈现出“高杠杆”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迅速,实际杠杆率较高。这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我国在特色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是以政府主导推动下的城镇化,政府的高杠杆债务风险会对城镇化的推进造成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居民杠杆率从2016年以来伴随着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化,其增长速度接近于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增长速度,考虑房地产调控对居民杠杆率的影响,居民杠杆率与城市人口城镇化也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通过新型城镇化“去杠杆”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内容,为探索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可能。认为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讨论新型城镇化下如何更好地去杠杆:(1)摒弃“粗放型城镇化”,调整宏观“去杠杆”的着力点;(2)中观上以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为双重目标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去杠杆;(3)微观上从推动个人“市民化”的角度考虑居民杠杆率与城镇化发展住房问题。
考虑政府部门在城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连接微观、宏观部分内容的核心。本文首先以中观、微观、宏观这样的逻辑顺序来研究讨论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杠杆率、居民杠杆率以及“生态杠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等。这部分主要是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研究现状,以及二者结合中新型城镇化与政府部门杠杆率以及居民杠杆率的研究文献。
第二章,为了较为准确刻画出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政府行为理论出发,试图构建三个维度来理解城镇化问题与高杠杆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框架。维度一:在外部机制和制度约束下,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司化行为形成逻辑;维度二:“土地-财政-金融”城镇化模式的形成逻辑;维度三:生态污染高杠杆城镇化模式的形成。从而剥离出三个维度下产生的城镇化问题(高消耗高污染、化地不化人)与高杠杆问题(政府部门加杠杆下高债务风险、居民杠杆率增速较快等)的负外部效应。把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上的去杠杆研究作为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提出,并在后面部分试图给予拓展分析。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杠杆率的内在联系分析。首先利用统计性描述分析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现状和特征(结合国家与地区公布的债务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特点);其次,对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负债的内在逻辑从实证与理论上作一个讨论;最后对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现状对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杠杆率的内在联系分析。首先对居民杠杆率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包括总体情况、结构性特点等),其次在分析框架第二个维度中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居民杠杆率的内在关系,讨论二者相互影响的逻辑渠道,从而为基于推动人口城镇化目标的角度对居民杠杆率的调控方向与调控措施进行讨论做铺垫。
第五章,从地方政府行为下生态污染高杠杆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出发,对“去杠杆”的内涵进行扩展。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风险分析进行讨论;其次设计“生态杠杆”评价指标体系,以较为综合的衡量与定义“生态杠杆”;最后基于指标体系设计,对全国重要省会城市从“污染杠杆”“绿色杠杆”两个口径进行综合指标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为了能针对三个层面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且全面的政策建议,该章主要分三个方面讨论了城镇化去杠杆的国际实践与经验,通过对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前车之鉴进行讨论,得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七章,结合前文所述,分三个层面提出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政策建议。(1)推进新型城镇化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①加深认识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负债的必要性;②从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适应城市发展水平、设置债务规模控制目标等方面合理控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③通过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以及推进房地产征税等丰富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④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债务危机处理体系以及推进地方债务风险管控等相关制度建设,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监控;⑤做好城镇化项目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两方面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3)基于推动人口城镇化的目标,居民杠杆率应实现加减配合:①深入贯彻“房住不炒”的发展定位;②加强住房保障体系与租赁市场建设;③积极引导金融发展对风险管理的正面作用;④继续推动落实刚需购房人群的住房需求保障。(4)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绿色杠杆应由地方政府以及居民、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多主体共同推进。其中,地方政府应: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②建立绿色规划机制与目标;③探索落实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居民部门应加深绿色环保理念。企业部门应加快绿色转型,构建低碳产业体系。金融部门应继续以绿色信贷支持引导城市绿色发展。
第八章,结合前文进行一个总结与展望。对前文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和提炼,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工作作出进一步展望和安排。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1.将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相联系。站在新型城镇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去杠杆。并构建了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
2.对“去杠杆”的内涵进行扩展。将宏观意义的“绿色杠杆”纳入新型城镇化去杠杆问题研究中,并对“绿色杠杆”在污染和治理两个口径进行了指标的设计以及综合测算,对部分重要省会城市做了实证分析。
3.针对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分析,以及国际上去杠杆的一些经验分析和总结,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去杠杆问题提出了三个层面的政策建议。其中,对于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如何更好的去杠杆问题,讨论了在当下债务管理新政下地方政府如何实现城镇化和去杠杆的双重目标,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考虑政府部门在城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连接微观、宏观部分内容的核心。本文首先以中观、微观、宏观这样的逻辑顺序来研究讨论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杠杆率、居民杠杆率以及“生态杠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等。这部分主要是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研究现状,以及二者结合中新型城镇化与政府部门杠杆率以及居民杠杆率的研究文献。
第二章,为了较为准确刻画出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政府行为理论出发,试图构建三个维度来理解城镇化问题与高杠杆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框架。维度一:在外部机制和制度约束下,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司化行为形成逻辑;维度二:“土地-财政-金融”城镇化模式的形成逻辑;维度三:生态污染高杠杆城镇化模式的形成。从而剥离出三个维度下产生的城镇化问题(高消耗高污染、化地不化人)与高杠杆问题(政府部门加杠杆下高债务风险、居民杠杆率增速较快等)的负外部效应。把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上的去杠杆研究作为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提出,并在后面部分试图给予拓展分析。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杠杆率的内在联系分析。首先利用统计性描述分析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现状和特征(结合国家与地区公布的债务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特点);其次,对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负债的内在逻辑从实证与理论上作一个讨论;最后对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现状对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杠杆率的内在联系分析。首先对居民杠杆率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包括总体情况、结构性特点等),其次在分析框架第二个维度中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居民杠杆率的内在关系,讨论二者相互影响的逻辑渠道,从而为基于推动人口城镇化目标的角度对居民杠杆率的调控方向与调控措施进行讨论做铺垫。
第五章,从地方政府行为下生态污染高杠杆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出发,对“去杠杆”的内涵进行扩展。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风险分析进行讨论;其次设计“生态杠杆”评价指标体系,以较为综合的衡量与定义“生态杠杆”;最后基于指标体系设计,对全国重要省会城市从“污染杠杆”“绿色杠杆”两个口径进行综合指标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为了能针对三个层面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且全面的政策建议,该章主要分三个方面讨论了城镇化去杠杆的国际实践与经验,通过对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前车之鉴进行讨论,得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七章,结合前文所述,分三个层面提出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去杠杆的政策建议。(1)推进新型城镇化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①加深认识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负债的必要性;②从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适应城市发展水平、设置债务规模控制目标等方面合理控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③通过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以及推进房地产征税等丰富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④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债务危机处理体系以及推进地方债务风险管控等相关制度建设,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监控;⑤做好城镇化项目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两方面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3)基于推动人口城镇化的目标,居民杠杆率应实现加减配合:①深入贯彻“房住不炒”的发展定位;②加强住房保障体系与租赁市场建设;③积极引导金融发展对风险管理的正面作用;④继续推动落实刚需购房人群的住房需求保障。(4)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绿色杠杆应由地方政府以及居民、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多主体共同推进。其中,地方政府应: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②建立绿色规划机制与目标;③探索落实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居民部门应加深绿色环保理念。企业部门应加快绿色转型,构建低碳产业体系。金融部门应继续以绿色信贷支持引导城市绿色发展。
第八章,结合前文进行一个总结与展望。对前文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和提炼,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工作作出进一步展望和安排。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1.将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相联系。站在新型城镇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去杠杆。并构建了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去杠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
2.对“去杠杆”的内涵进行扩展。将宏观意义的“绿色杠杆”纳入新型城镇化去杠杆问题研究中,并对“绿色杠杆”在污染和治理两个口径进行了指标的设计以及综合测算,对部分重要省会城市做了实证分析。
3.针对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分析,以及国际上去杠杆的一些经验分析和总结,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去杠杆问题提出了三个层面的政策建议。其中,对于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如何更好的去杠杆问题,讨论了在当下债务管理新政下地方政府如何实现城镇化和去杠杆的双重目标,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