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脑室出血(intravenous hemorrhage,IV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病因较多,临床症状多样,其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残率及病死率;若单纯保守治疗则预后较差,其中以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术加脑室内尿激酶注射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颅骨钻孔引流术在迅速清除血肿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联合腰椎穿刺术及腰大池引流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虽然脑室出血治疗的技术得到了改善,但其并发症仍不可避免;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脑室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研究本科室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诊断、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和相关文献,寻找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为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研究我科室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住院的脑室出血患者,共130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有50例患者(其中15例发生脑积水)列入研究组,其中23例采取保守治疗,27例采取手术治疗;男性28例,占56.0%,女性22例,占44.0%。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35例)、动脉瘤组(4例)、脑血管畸形组(7例)、原发性组(4例),各组根据情况可包含保守组和手术组。保守组(23例)和手术组(27例),脑积水组(15例)和非脑积水组(35例),脑积水GOS评分≤3组(10例),脑积水GOS评分>3组(5例)。研究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入院一般状态(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GCS评分、Grab评分、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查(入院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等)、影像学变化、脑室出血部位、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术后并发症(发热、感染、静脉血栓)、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出院时GOS评分等,并进行相关分析。全部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止血、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应激性溃疡、脱水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护肝功能、高压氧、康复等治疗),脑积水患者积极给予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研究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病因、形成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合并症、诊断及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1.动脉瘤出血(女性为多)、高血压病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原发性出血等是引起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常见病因。2.不同性别的脑积水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女性脑积水发生率45.5%,明显高于男性的17.9%;发热的脑积水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发热的脑积水发生率42.9%,明显高于未发热的13.6%;发生脑积水组的年龄、Grab评分和GOS评分与未发生脑积水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年龄、Grab评分发生脑积水的明显高于未发生的,而GOS评分发生脑积水的明显低于未发生脑积水的。以脑积水发生与否为因变量,性别、发热、年龄、Grab评分和GOS评分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Grab评分对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存在影响(P=0.044<0.05),OR=1.437,说明Grab评分高的发生脑积水的可能性是评分低的1.437倍,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与Grab评分的高低明显相关。3.临床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功能异常、颅内压增高和运动功能障碍,伴有大小便失禁,可有发热、偏瘫、失语、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昏迷。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有:发热、感染、静脉血栓、偏瘫、失语。4.CT/MRI是诊断和确诊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常用检查方式。5.脑积水形成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GCS评分、GLU、Grab评分和GOS评分与脑积水预后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1.性别、发热、年龄、Grab评分和GOS评分等是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脑室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与Grab评分的高低明显相关。2.性别、年龄、GCS评分、GLU、Grab评分和GOS评分与脑室出血后脑积水预后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3.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等全面评估,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积极干预,综合治疗,能提高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其生存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