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传播不对称,是一种全球性的普遍存在。就我国而言,以中美文化交流最为明显。从美国流入的大众文化在我国广泛流行,提起咖啡人们就想到星巴克、提起去电影院,就会想到好莱坞新上映了哪些影片、提起篮球,就会想到街头篮球,想起NBA、甚至是未成年的儿童一提及奖励,便会提到麦当劳、肯德基、吃西餐……这些出生于美国的文化已经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入人心。提到中国,美国的受众会想到什么呢?瓷器、丝绸、功夫、故宫、孔子等等,如此而已。这些零碎的词语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代名词。而这一切源自于跨文化传播的不对称。乔纳森·弗里德曼说: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去研究涉及全球体系的中心化和它们分裂的过程。世界性的音乐和食物等只是一个过程或一个分子,它实质上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一旦形成,就会导致受众对其文化观念的习惯与效忠,进而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直至身份的消亡有鉴于此,本文以目前国内颇为流行的篮球和电影的传播为案例,综合传播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内容分析法从受众心理的视角探究跨文化传播不对称的原因。全文包括绪论、跨文化传播不对称性与受众心理、传者形象不对称与受众心理、媒介运用不对称与受众心理、内容生产不对称与受众心理、对策与建议以及结论几个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已有的研究往往进行的是一种外向归因,即认为跨文化传播不对称是由于全球化、中美政治经济实力的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介资源分布不均与文化产品大规模生产所引起。对这些业已形成的事实,笔者不想花费过多笔墨重复分析。根据马克思哲学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了传者形象与受众心理、媒介运用与受众心理、内容生产与受众心理这三个章节上,向内出发,以自省的方式发掘我们在可作为的能力范围内,在传者形象、媒介运用、内容生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怎样作用于受众心理,进而加剧了这种不对称传播。这对于缓解跨文化传播不对称的现状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