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文学在东、西方都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创作倾向:一是浪漫主义;一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出现,文学一跃成为心灵的镜子,情感成为其独特的一面旗帜。若谈起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离骚》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不拘的夸张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诗人丰富的情感抒写而出。在英国,雪莱的《西风颂》可谓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瑰宝,诗人将西风作为中心意象来歌咏,诗歌章节内容气势恢宏,象征手法恰到好处地将情感倾露于胸。
近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有关中、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论的比较研究较少。中华典籍的精髓在比较中方能凸显。本文以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诗学对比与阐发研究模式,先梳理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艺理论中的共通之处。再参照主题学方法立足于平行研究,对《离骚》和《西风颂》作文本细读,从主题、母题与意象三个层次剥离两国诗歌抒情方式的异同。最后,回归比较诗学的文化互释立场,探索抒情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一、抒情是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所选两部浪漫主义作品都有“追寻理想社会”的主题,在表达情感时均采用“生死观”与“时间观”的母题。《离骚》流露着对楚国政治改革的绝望,《西风颂》体现出主张革命求新生的欢欣。二、两部作品抒情方式大相径庭,前者为婉转隐晦,后者清晰明朗,它们均通过诗歌情感载体--意象所携带着文化符号和情感意义来表现。中国的“抒情言志说”注重采用曲折含蓄与融情与景来实现情感表达与社会的统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偏重直抒胸臆和情感宣泄以追求个性解放。三、深入探究其文化根源,《离骚》透漏着东方的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崇德政和尚举贤的集体主义意识;《西风颂》表现出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对自由、平等和反叛权威的个人主义思想的推崇。
情感乃艺术的生命源泉,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得到升华。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指,情感表达在高雅文化逐渐边缘化的商品经济时代仍值得关注。因此重新思索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论中的抒情本质并烛照其文化差异的根源,既有利于我国典籍和传统文艺理论走出去,又符合比较文学走向比较文化的学科趋势。
近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有关中、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论的比较研究较少。中华典籍的精髓在比较中方能凸显。本文以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诗学对比与阐发研究模式,先梳理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艺理论中的共通之处。再参照主题学方法立足于平行研究,对《离骚》和《西风颂》作文本细读,从主题、母题与意象三个层次剥离两国诗歌抒情方式的异同。最后,回归比较诗学的文化互释立场,探索抒情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一、抒情是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所选两部浪漫主义作品都有“追寻理想社会”的主题,在表达情感时均采用“生死观”与“时间观”的母题。《离骚》流露着对楚国政治改革的绝望,《西风颂》体现出主张革命求新生的欢欣。二、两部作品抒情方式大相径庭,前者为婉转隐晦,后者清晰明朗,它们均通过诗歌情感载体--意象所携带着文化符号和情感意义来表现。中国的“抒情言志说”注重采用曲折含蓄与融情与景来实现情感表达与社会的统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偏重直抒胸臆和情感宣泄以追求个性解放。三、深入探究其文化根源,《离骚》透漏着东方的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崇德政和尚举贤的集体主义意识;《西风颂》表现出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对自由、平等和反叛权威的个人主义思想的推崇。
情感乃艺术的生命源泉,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得到升华。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指,情感表达在高雅文化逐渐边缘化的商品经济时代仍值得关注。因此重新思索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论中的抒情本质并烛照其文化差异的根源,既有利于我国典籍和传统文艺理论走出去,又符合比较文学走向比较文化的学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