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方式比较--以《离骚》与《西风颂》的对比为例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文学在东、西方都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创作倾向:一是浪漫主义;一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出现,文学一跃成为心灵的镜子,情感成为其独特的一面旗帜。若谈起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离骚》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不拘的夸张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诗人丰富的情感抒写而出。在英国,雪莱的《西风颂》可谓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瑰宝,诗人将西风作为中心意象来歌咏,诗歌章节内容气势恢宏,象征手法恰到好处地将情感倾露于胸。
  近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有关中、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论的比较研究较少。中华典籍的精髓在比较中方能凸显。本文以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诗学对比与阐发研究模式,先梳理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艺理论中的共通之处。再参照主题学方法立足于平行研究,对《离骚》和《西风颂》作文本细读,从主题、母题与意象三个层次剥离两国诗歌抒情方式的异同。最后,回归比较诗学的文化互释立场,探索抒情方式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一、抒情是中、英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所选两部浪漫主义作品都有“追寻理想社会”的主题,在表达情感时均采用“生死观”与“时间观”的母题。《离骚》流露着对楚国政治改革的绝望,《西风颂》体现出主张革命求新生的欢欣。二、两部作品抒情方式大相径庭,前者为婉转隐晦,后者清晰明朗,它们均通过诗歌情感载体--意象所携带着文化符号和情感意义来表现。中国的“抒情言志说”注重采用曲折含蓄与融情与景来实现情感表达与社会的统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偏重直抒胸臆和情感宣泄以追求个性解放。三、深入探究其文化根源,《离骚》透漏着东方的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崇德政和尚举贤的集体主义意识;《西风颂》表现出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对自由、平等和反叛权威的个人主义思想的推崇。
  情感乃艺术的生命源泉,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得到升华。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指,情感表达在高雅文化逐渐边缘化的商品经济时代仍值得关注。因此重新思索中、英浪漫主义诗歌文论中的抒情本质并烛照其文化差异的根源,既有利于我国典籍和传统文艺理论走出去,又符合比较文学走向比较文化的学科趋势。
其他文献
内拉·拉森是美国新黑人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越界》和《流沙》对女权运动以及平权法案的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小说《越界》因对混血群体独特身份的探究而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小说《越界》产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主题等进行了深入探究。与以往不同,本篇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出发分析《越界》主人公克莱尔与艾琳的心理困境,揭示了生活
学位
伍绮诗是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征服了欧美文坛并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她的作品超越了传统的华裔作家关注的种族问题,并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个人身份及自我的价值追求上面。《无声告白》是她历时六年所创作的处女作,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并迅速地荣登为畅销书榜首。该作品以混血家庭的女儿的死亡为开端,描写了这个混血家庭的成员们在成长中所面对的种种来自“他者”的注视和寻找身份的苦难历程。  国内外学
学位
本文重点探究3-8岁佩戴人工耳蜗说普通话的听障儿童的声调感知情况,包括单音节真假词、双音节真假词和上声连读变调的声调感知,并将听障儿童声调感知准确率与3-6岁说普通话的健听儿童的声调感知准确率进行比较。研究对象分别是16个天津听力康复中心的听障儿童和21个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健听儿童。单音节真词声调感知的测试方法是指图任务,双音节和上声连读变调真词的测试方法是听音辨音任务,单音节和双音节假词声
学位
母亲语言是儿童入学前主要的语言输入源,儿童产出的语言会显示母亲语言特点。而母亲语言受其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的影响,所以本论文将分为六章节研究不同教育背景母亲的儿向语的特点。  第一章引言介绍前人在社会语言学语言角度研究儿向语所做的贡献,进而阐明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前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和社会语用角度研究儿向语。  第三章实验部分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被试信息;第
学位
传统语法中,“很”、“挺”、“怪”三者均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中作修饰成分。实际上,三者有一些不同:1.三者与句尾“的”共现的要求不同;2.三者跟否定词“不”的连用不同。关于三者的对比研究,国内多是以描述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主,而没有分析它们的原因。国外研究中,多以“很”的研究为主,而没有对“挺”或“怪”进行研究。由此,本文将从生成语言学的角度,对三者的差异原因作出分析。  本文以研究“很”
本文采用分阶段采集数据的方法,研究了六名普通话婴儿在半年内的韵律发展情况,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婴儿牙牙学语阶段的韵律特点是什么?  2)婴儿1岁前和半年后的韵律特点有怎样的变化?  3)婴儿在半年内发声基频(f0)最大和最小值域有什么变化?  本研究通过声调走向和相对高度这两个维度的结合对韵律进行分类,声调走向包括平、升、降;相对高度包括高、中、低,两者结合组成九种类型韵律:高平、中平、低平
学位
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1919-2013)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集各种盛名于一身的莱辛,在晚年通过自传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出版于1994年的《刻骨铭心》讲述了莱辛在乱世飘零的前三十年的经历,1919年出生在波斯,五岁时移居南罗德西亚,直到1949年回到记忆中的故乡伦敦。1952年,《暴力的儿女》五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玛莎·奎斯特》
学位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从东方学家费诺罗萨的遗稿中选择了19首中国古诗,并于1915年以《华夏集》命名翻译出版,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意象派运动。自其发行以来,《华夏集》一直是一部褒贬不一、备受争议的作品。有人批判其脱离原文,充斥着大量的误读误译;有人赞扬其翻译价值,称其重译作与原作之间的神似,而轻形似,译文考虑了读者的接受性与习惯,善于借鉴中国古典诗歌
学位
影响称呼语的因素众多,在称呼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文化、情感、意图。称呼语是动态变化的,这增大了称呼语翻译的难度。生态翻译学的发展为称呼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为文本,以张振玉和郁飞的译本作为参考,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译者运用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来指导《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翻译?当“译者中心”受到挑战时候,如何加强理论补充来完成称呼语翻译?2)如何对《
学位
动机作为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一直倍受广大学者的关注。然而不仅动机的积极面会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行为,其消极面也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我们称其为负动机。负动机现象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横向视角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并未从纵向视角探讨英语学习负动机的生成机制。而定向动机流理论强调从历时维度看待动机,重视动机与动机行为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