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方式,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幽默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时期。幽默现象的研究受到了来自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幽默研究中,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乖讹理论、优越理论和释放理论。本文从Raskin(1985)幽默语义脚本理论(SSTH),Sperber & Wilson(1986)关联理论(RT)和Fauconnier(1997)概念整合理论(CBT)等三维角度解析幽默言语的解读机制。本文第二、三、四章分别阐述幽默语义脚本理论,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并随之运用该理论基本原理对幽默言语进行解读,但发现没有一个理论能充分解读言语幽默。幽默语义脚本理论阐明了幽默产生的必要充分条件:脚本重合和脚本对立,但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不能阐述言语幽默解读时读者为什么首先会启动一个默认脚本,而只有当接下来的部分与第一个脚本相矛盾时,才启动另一个脚本,幽默语义脚本理论不能清楚解释脚本转换的原因;关联理论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一条指导原则,当然适用言语幽默的解读,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原则,语境效果和认知加工,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的差异对幽默言语进行解读,能弥补语义脚本理论的不足,解释从一个脚本向另一个脚本转换的原因,但关联理论太笼统、太含糊,不能反映幽默言语的动态构建;概念框架理论恰好弥补了关联理论的不足,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和整合过程能对幽默言语的在线构建进行动态演绎,但概念框架理论缺乏一条关联理论所具有的指导性原则。本文第五章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解释言语幽默必须三个理论相结合,并且形成了三个理论结合解释言语幽默的一个框架。言语幽默的解读框架由五部分组成:(1)依据最大关联原则,读者在解读言语幽默前部分(输入空间1)时,首先启动默认脚本(脚本1);(2)脚本1中的要素有选择性地投射到后部分(输入空间2,即警句)并且互动,但是并不是很相关;(3)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读者启动前半部分(输入空间1)的另一个脚本(脚本2)适应后部分(输入空间2);(4)脚本2的要素有选择性地投射到输入空间2并且互动,而它们恰巧非常吻合;(5)读者比较和整合两次映射,认出层创内容。幽默效果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