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每年新发乙肝约50-100万例,因HBV导致的肝硬化、肝癌死亡约30余万例,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三大传染病之一。慢性乙肝患者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失望、悲观、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情绪,影响患者合理、规范的就医行为,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阻碍疾病的好转。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常按照躯体化疾病进行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进一步加重了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负担。本研究通过分析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于提高人们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可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将对慢性乙肝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都有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使医务工作者能够了解慢性乙肝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现状,使之不仅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还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干预,推动疾病的身心同治,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进而对肝炎的防治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证据。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0月-2014年09月在四平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GHQ-12、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相关信息。数据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导出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1)调查的慢性乙肝患者中GHQ-12高危阳性检出率为49.2%。男性GHQ阳性检出率为48.2%,女性为5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5,P=0.587);小于30岁、30-49岁和5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GHQ-12高危阳性率分别为49.1%、45.4%和58.0%,各年龄组GHQ-12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1,P=0.110)。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肝病家族史、患病年限和抗病毒治疗与GHQ-12阳性有关联,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无业相对于在职是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的危险因素(OR均>1)。(2)本次调查中的38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焦虑倾向阳性率41.4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1,P=0.298);年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92,P=0.524)。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乙肝疫苗接种史是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倾向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倾向的危险因素(OR均>1)。(3)本次调查中的38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抑郁倾向阳性率42.4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762);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5,P=0.218)。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是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倾向的保护因素(OR均<1);患病年限越长、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倾向的危险因素(OR均>1)。结论:(1)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一般心理健康状况高危阳性率、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阳性率均较高。(2)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的可疑危险因素有患病年限越长和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的保护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无业相对于在职及疫苗接种史。(3)应重视慢性乙肝患者的一般心理健康状态、焦虑状况及抑郁状况等心理问题,积极地采取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有效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