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其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领域的关注。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在话语中起到修饰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更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周边的世界,同时也有利于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曹雪芹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即在小说中插入了大量衔接上下文的诗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诗歌含有大量的隐喻,它们在小说语篇的衔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容有的刻画小说中主人公性格,有的暗示小说中主人公命运,有的描写小说中主人公爱情观等等。这些隐喻的存在,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意象更显繁复,隐意更具深邃。文章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基于其运作机制――跨域映射,分析《红楼梦》诗歌中的三类隐喻,即性格的隐喻、命运的隐喻和爱情观的隐喻。文章指出,《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暗示小说中主人公命运、刻画小说中主人公性格和描写小说中主人公爱情观。在这些隐喻的跨域映射中,目标域始终是相同的,即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而始源域却是复杂多变的,他们的形式有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等等。这些隐喻的始源域受目标域的限制,有选择地将与性格、命运和爱情观有关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形成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命运和爱情观。文章认为,为诗者在诗歌艺术语言编码过程中,依据相似性和相关性原则构建隐喻。诗歌中隐喻的解读基于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探寻,跨域映射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互动。隐喻不仅是诗歌解读的一种认知方式,更是诗歌语篇的一种衔接手段。《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的语篇功能是通过隐喻衔接链把诗歌凝成一个整体。文章发现,在《红楼梦》小说主人公所创作的咏物诗歌语篇中,隐喻存在着二次映射。在这些诗歌中,为诗者采用隐喻手段描写所咏之物,构成第一次映射。此外,诗歌表面看似状物,实则是为诗者自己的写照,形成了物和人之间的映射,这就是二次映射。同时,文章还发现,《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衔接链以目标域相同、始源域繁杂的网络衔接链为主。二次映射使诗歌的衔接功能更加突显,使解码者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即小说中主人公性格、命运和爱情观。文章主张,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解读《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不仅能够为小说中诗歌的理解拓展新的视角,而且还能够为《红楼梦》小说的总体释读提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