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推动了西方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进程。而多元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也就是大规模地发展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汇兑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以及其他业务净收益在内的非利息业务。不过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还比较依赖存贷利差带来的净利息收入,多元化经营的意识不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金融“非中介化”、越来越激烈的存款贷款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等变化。这些变化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收入多元化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术界也开展了关于这种盈利模式转型的理论研究。在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对收益影响这一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颇多,可谓百家争鸣。然而在银行收入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上,研究较少,结论各异,鲜有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来分析银行收入的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化收入和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实证部分,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多元化收入对风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20个季度数据,并深入地将多元化收入细分成两类收入来分别建立模型,分别以国有和非国有两个样本实证考察了收入多元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多元化对银行经营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风险,国有银行的风险分散显著程度要高于非国有银行;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可以降低银行风险,国有银行的风险分散显著程度也高于非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之后的不固定收入同样可以降低银行风险,但是非国有银行的风险分散程度要比国有显著。结合实证结果,文章从银行风险管理的角度上提出如下建议:稳步推进多元化经营,借以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自身规模和历史数据,做到切合实际而不盲目扩张;要注意控制好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根据各类非利息业务收入的风险程度,对分支机构进行经营授权管理;不同类型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拓展不同类型的非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