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天然林资源以每年1145万hm~2的速度消失,全世界森林总量急剧减少。因而,发展人工林已成为减缓木材供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引种巨桉成功之后,巨桉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由于长时间大规模的栽植巨桉,栽植地域出现了土壤退化、林地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阻碍巨桉人工林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四川省青神县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6a生Ⅰ、Ⅱ和Ⅲ代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时序研究法(空间换时间),研究巨桉连栽对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揭示连续栽植巨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神县各代巨桉人工林0-10cm土层的微生物总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大于10-20cm土层。随着巨桉连栽代次的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逐代明显下降,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真菌总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逐代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总量在0-10cm土层中逐代降低,差异也不显著;在10-20cm土层中逐代显著降低,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2)青神县各代巨桉人工林0-1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大于10-20cm土层。随连栽代次增加,MBC和MBN含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均逐代显著降低,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C/N波动范围分别介于9.39~10.64和9.95~12.26之间,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量C/N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巨桉连栽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真菌占据优势和土壤供肥能力较弱。(3)青神县各代巨桉人工林0-10cm土层的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都大于10-20cm土层。(4)随着巨桉连栽代次的增加,脲酶活性在0-10cm土层中逐代显著降低,在10-20cm土层中逐代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逐代显著降低,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逐代显著降低,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20cm土层中逐代显著降低,表现为I代林>II代林>III代林;在0-10cm土层过氧化物酶活性逐代减少但差异不显著。(5)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总量、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由于巨桉是速生树种,生长快,长期单一种植,造成土壤酸化;林内凋落物减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从而导致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降低。因此,在巨桉连栽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施肥、保留采伐乘余物、营建混交林等经营措施,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巨桉人工林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