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往往是由于地区内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而造成的。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前提下,正确的认识旅游经济差异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和邵阳市所辖的3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2002年—2011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单一指标与多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湘西地区的县(市、区)旅游经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差异评价分析。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指标,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系数等方法分析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2002年—2011年的旅游经济时间差异。其次,运用Geoda软件和AArcGIS10.0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2002年—2011年旅游总收入的空间差异和2011年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然后,运用SPSS19.0建立了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推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对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2002年—2011年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旅游总收入极差、标准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说明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旅游总收入的绝对差异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旅游总收入的相对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2)2002年—2011年,旅游总收入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旅游总收入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并呈现出在波动中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旅游总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根据局部自相关结果,将大湘西地区36个县(市、区)划分为扩散效应区、极化效应区、过渡区和低速增长区4种类型。2002年,永定区和武陵源区为扩散效应区,凤凰县和新宁县为极化效应区,其余县(市、区)为低速增长区。2005年,鹤城区由低速增长区转变为极化效应区,花垣县、吉首市、泸溪县、麻阳县、中方县、武冈市转变为过渡区。2011年,新宁县转变为扩散效应区,吉首市、隆回县转变为极化效应区,低速增长区由2005年25个减少到2011年的21个县(市、区)。(3)2011年,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大湘西地区各县(市、区)旅游经济综合得分全局空间自相关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武陵源区、永定区和新宁县位于扩散效应区。吉首市、凤凰县、鹤城区和隆回县位于极化效应区。桑植县、慈利县、花垣县、泸溪县、中方县、永顺县、麻阳县、武冈市位于过渡区。余下21个县(市、区)位于低速增长区。(4)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条件和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能力。(5)针对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结合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发挥旅游增长极辐射作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促进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