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水厂的生产废水约占到生产总量的3%7%,其中主要包括反应池、沉淀池的排泥水和滤池的反冲洗水。这部分废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会对水环境以及水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也不利于水厂可持续发展。大型的净水厂会配备完整的污泥处置系统。对于一些中小型水厂,由于产泥量少和经济因素无法配置成套的污泥处置系统,这时候对于排泥水的回流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回收这部分水具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意义,但排泥水当中截留了原水当中大量的悬浮杂质、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所以排泥水的回用必须考虑到出水的安全性问题,故有必要开展基于排泥水回流参数和回流以后对出水安全性风险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开展基于排泥水回流的小试和中试实验。在排泥水回流参数,回流后出水的安全性,Zeta电位和絮体的变化以及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小试实验结果表明排泥水的回流的确能起到强化混凝,降低出水浊度的效果,且在低投药量下回流的效果更加明显。低浊度的排泥水回流需要较高的回流比才能起良好的出水效果,高浊度的排泥水往往只需要较低的回流比就能达到出水的最佳工况点。由此总结出在该实验条件下排泥水的回流量和回流浓度的乘积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已知浊度的排泥水的回流就能估算需要的回流比。排泥水的回流只要控制合适的回流比就不会对出水的Al、Fe、细菌总数、CODMn有较大的影响。相比较于回流比,投药量还是在影响出水效果上占主导作用。中试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浊度和色度来说要在最佳的投药量下才能保证出水的最佳工况点,且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出水的浊度和色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最低的出水浊度和色度均出现在回流比为2%4%之间。排泥水的回流对于水体当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从实验结果来看最佳工况点出现在投药量为30mg/L,回流比为4%和6%时,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在35%和20%左右。随着回流比的增大,CODMn和UV254的值会有一定的上升,故控制回流比低于6%为宜。氨氮的去除率也不高,且随着回流比的增大,氨氮的浓度也会有上升的趋势。排泥水的回流对于总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低投药量下效果也较好,总体随着回流比的增加,总P的含量上升的幅度并不大。通过对沉后出水利用ICP-CES进行金属含量的分析后表明,排泥水的回流对于各项金属指标均没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其出水的金属浓度受回流比和投药量的影响均较小。同时测定了30mg/L的最佳投药量时,不同回流比下沉淀池出水的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数表明,排泥水的回流起先对沉后出水的微生物的累积效果并不明显,一旦回流比超过6%后,其出水的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就会被重新释放到水体当中,引起倍数级的增长,从而会影响到后续水的过滤和消毒。通过测定排泥水回流后水体的Zeta电位表明,排泥水的回流能在混凝剂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胶体的Zeta电位,形成的絮体也更加的密实,更易于沉淀。原水处于低温低浊条件下排泥水有无回流前后对比实验表明,排泥水的回流对出水的浊度、CODMn和UV254有更好的去除率,对低温低浊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综合各项中试排泥水回流后的出水指标可以得出:在此种中试条件下,当回流比控制在4%时,就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混凝增强出水水质的效果,且无明显的安全性风险,还能为后续的水处理阶段减轻负担,且对低温低浊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