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文首先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经费、人才队伍培养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次本文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选取了代表政府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智慧南京”模式和代表公益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从这两种模式中明显看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在和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和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建立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技术,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没有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估系统等问题。再次,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府职能结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现代化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模式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意义的。最后,综合分析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及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今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在公共文化的管理机制、服务运行的财政机制以及公共享共建机制等方面不断努力,真正实现我国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后的发展首先还是各级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其次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政策,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再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第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效益;第五,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第六,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将有效的公共文化制度政策变成地方性、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的法治水平的提高;第七,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