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近似模型的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与耐撞性多目标优化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发展迅猛、数量激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用车重量偏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商用车保有量的增长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同于乘用车,商用车驾驶室缺乏足够的吸能区,碰撞时,乘员安全极易受到威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某轻卡驾驶室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遗传算法权重配比的组合近似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协同考虑轻量化和耐撞性,对驾驶室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成果对促进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和耐撞性的协同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将极限学习机模型与响应面、径向基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组合,并引入遗传算法匹配各个近似模型的权重,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权重配比的组合近似模型。采用四种典型的测试函数对比分析了上述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近似模型,组合近似模型整体上的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也更好。这为后续组合近似模型在商用车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2)依照国家标准《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GB26512-2011),建立了某国产商用车驾驶室的碰撞仿真模型,并对驾驶室依次开展了正面撞击、顶部强度、后围强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工况下,驾驶室整体均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无明显压溃现象;在顶部强度和后围强度试验中,顶盖和后围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乘员生存空间充足;在正面撞击试验中,座椅前端和转向管柱最小水平距离Lamin、座椅后背和方向盘最小水平距离Lcmin符合要求,而座椅和方向盘最小垂直距离Lbmin过小。因此,需要对驾驶室正碰耐撞性进行优化设计。(3)基于贡献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对驾驶室质量和正面耐撞性影响较大的厚度、材料变量。以上述厚度和材料变量作为设计变量,搭建了正碰生存空间尺寸的组合近似模型。并将组合近似模型与多目标优化算法相结合,同时考虑驾驶室的轻量化和耐撞性,在厚度和材料的混合变量空间下寻优。最后利用熵-TOPSIS的方法确定了Pareto解集中的最优解,实现了多材料种类-厚度的匹配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驾驶室正碰生存空间显著增大,Lamin增加22.2%,Lbmin增加66.54%,Lcmin增加19.17%,此时三种工况下驾驶室生存空间和强度均满足要求,且驾驶室减重2.76%。
其他文献
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其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水领域。然而,受热和紫外光的影响导致屋面防水材料性能劣化,会大大缩短防水层的服役寿命。目前,关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老化和光热耦合老化研究还较少,因此,研究不同种类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老化性能,对于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抗老化能力,延长其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胶粉为改性剂,有机
学位
锂硫电池(LSBs)是如今前景可观的可充电电池体系之一。它之所以为人们关注,是因为它具有非常高的理论能量密度,高理论比容量的优点。并且硫在自然界的储量丰富,无毒。但是由于硫及其反应的最终产物Li2S是绝缘体导致硫阴极导电性差,并且过程中多硫化物Li2Sn(4≤n≤6)会溶解于电解液中并扩散到阳极与锂金属发生反应生成Li2S并沉淀于阳极,导致电池的库伦效率低、自放电严重以及快速地容量衰减,反应过程中
学位
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人为因素。驾驶分心或者驾驶疲劳等造成的注意力分配不足将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注意是一种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其神经机制涉及广泛的大脑网络结构。注意网络包括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三个子功能。为了探索驾驶员的危险驾驶行为与注意功能网络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模拟驾驶实验和三个注意功能认知实验;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了梳理,根据车辆异常行驶状态将其分为错误(车辆失控或出现强烈碰撞
学位
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对轻量化需求愈加强烈,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拼焊技术是实现其轻量化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拼焊成形后零件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极易发生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直接影响构件性能,缩短使用寿命,因此耐腐蚀性能尤为重要。针对国内外关于铝合金拼焊成形后接头腐蚀性能研究较少及室温成形性差等问题,需要对铝合金FSW拼焊成形后接头腐蚀性能进行研究,重点研
学位
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汽车重要的发展方向。高强钢热冲压构件在保证汽车轻量化的同时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然而,热冲压时高温变形组织急剧变化,导致成形后构件塑韧性大幅下降,造成强韧性协调困难。将伺服成形与热冲压工艺结合,调控构件微观组织结构,是解决强韧性协同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模型和热加工图的伺服工艺设计方法,并通过热力耦合变形条件调控获得超细马贝复相组织,
学位
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节能环保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当下潮流。混合动力汽车因兼具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其中增程式汽车被认为是从传统的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理想车型,因此本文以增程式汽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参数匹配设计和控制策略及优化研究。首先根据整车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设计要求,结合汽车理论及电动汽车设计相关知识,对增程式汽车
学位
车辆队列行驶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驾驶模式,可有效减小车辆的气动阻力,在减少燃料消耗及尾气排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由于队列行驶时间距减小,后车进入前车尾流区,导致后车发动机舱内散热条件变得恶劣,若调整风扇转速以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则后车因气动阻力降低而节省的油耗将受到影响。因此,在研究队列车辆燃油经济性时,考虑发动机散热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三辆轿车队列及轿车尾随半挂车队列为例,利用三维流场
学位
近年来,都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停车设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机械式立体车库凭借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独特的优势已然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民生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笨重,相关优化技术落后,无法获得立体车库最佳的轻量化和高性能综合优化结果。针对上述背景,本文以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设计、近似模型等技术,对多工况下立体车库进行静力、防风、抗震等力学性能分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在长期运行或者闲置后,容易发生应力松弛,这会增加金属双极板与膜电极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性能和寿命下降。因此补偿电池电堆应力松弛,维持电堆正常工作的夹紧力,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准零刚度理论,对25Kw燃料电池电堆的应力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针对通常所用的利用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具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能量转换装置之一。在PEMFC的组成中,夹在微孔层和膜之间的催化剂层(Catalyst Layer:CL)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发生能量转换的地方。PEMFC催化层微观结构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并不像其它组成结构那样简单,因为催化层中的各种组分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