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关系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纷的复杂化使得诉讼不断突破传统“两造对立”模式而牵扯到案外人,加之刻意利用法院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以制度化方式对案外人提供保护是必要的。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针对案外第三人权利救济问题作出回应,在《民事诉讼法》第56条加入第三款,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至此,我国民事诉讼法为案外第三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设置了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四种救济途径。然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创立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起新的问题。由于缺乏系统论证和规范分析,新制度与既有制度的衔接适用问题在立法中没有解决。由于四种途径在适用范围上存在模糊和矛盾,因此引发了权益保护方式或路径的选择困境。其中以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关系最为突出。表现在:(1)两者目的都是解决案外第三人权利救济问题,并存的设计是否合适?从两者的立法背景及目的明显看出,无论是第三人撤销之诉还是案外人申请再审都是为了应对案外人权益保护问题;两者的运作机理均是通过挑战既判力以达到保护第三人的目的。(2)既然已经并存,应该怎样协调两者在实践中的关系?不存在强制执行情况下,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外案外人申请再审关系如何处理?在强制执行情况下,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撤销之诉与执行中案外人申请再审及执行外案外人申请再审关系又如何处理?这些应当是制度建构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为了避免选择困境,实现制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在适用中予以优化配置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专利权共有是一种不同于所有权共有的无形财产权共有形式,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政策性。由于我国专利立法起步较晚,而所有权共有制度历史悠久,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比较成熟,从
当代中国漆画的兴起是值得玩味的。虽然中国的漆艺术有着数千年的传统,但是从纯绘画的角度来看,漆画还是一个较新的画种,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漆画才正式成为独立画种,短短的三十年里,它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和青睐,有了很大的发展。漆画的兴起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国人对漆材料天然的亲近感和对漆艺术传统的珍惜以外,更是因为漆材料的可塑性与包容性吸引了各画种美术家的参与,漆艺术的普适性和文化品格适应了现代社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它以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分立与制衡等为特征,其核心是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制度的约束和指引;法治思想是古今中
保障性住房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研究更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住房保障体系,是中央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特别是“单位制”逐渐消解以后,社会成员的“单位人”属性愈向“社会人”转移,使得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实践中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