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二程兄弟的不同性格特征对他们的行文风格做出辨别和分殊。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程颢程颐哲学常以二程并称,对其义理不加以细致的分殊。实际上,程颢、程颐兄弟的哲学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后世所称程朱理学,主要是指程颐和朱熹的思想,因此,在程朱理学的耀眼光环之下,二程兄弟间的差异性的存在以及其兄程颢本人的哲学思想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由于程颢英年早逝,其后的讲学主要是由伊川独自完成,同时又经过朱熹的过滤和筛选,所以明道先生的言论,早已失去了其完整性,只留下一些零碎的风光片断以显示明道本人之学问和人品气象。但我们仍不难断定,大凡是用语简单而寓意深刻,内容清晰通透的,都应属于明道先生所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程颢的“识仁”思想。其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首先根据明道所遗留的“识仁篇”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和注释。程颢将“仁”理解为主体对于外物的普遍关切之心,以及由此所达到的物我同体之境界。这是一个天道本体的问题。仁就是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胸襟。他认为仁道贵在贯通,只有做到己与人贯通,我与物贯通,乃至物与物贯通,天地万物贯通为一体,才是真正为仁。若相互隔绝,便是不仁。而仁的精神推向极致,则是天地为一身,万物为一体。宋儒所谓的生生之仁并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生命力,也不是指人类的生命力,而是指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所具有的生命力。程颢认为观天地万物生长之气象最可观“仁”,最可体会“仁”,因为天地万物生长变化的发展过程本就是“仁”这种生命力自我展现的过程。万物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正是“仁”这种生命力由弱到强,由隐而显的渐次弘发的结果。只有实实在在的达到了“仁”的境界,能够真实体会到“仁”存在于事事物物之中,才能够真实感觉到自己与万物同体。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叫做“仁人”或者“仁者”。只要人实实在在的注意并认识了“浑然与物同体”的道理,也就不再需要时时刻刻谨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也不需要再向外追索探求,也就是达到了“仁”的境界。“仁”是人的本然之境,并非由外铄“我”,“识”得后,由“诚”、“敬”涵养,专一而不迁即可。明道在此指出人在反身而诚的当下,仁心如如呈现,自然感觉万物之生命内在于人之生命中,故万物皆备于我,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因通感而觉物我一体、<WP=31>彼此无隔,此即“与物无对”。所以“识仁”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不费纤毫之力。只要人内心能以万物一体之意存养仁之理,人心的“良知良能”便能积极的发挥作用,时时破除“习心”对人思虑的引诱和干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能够使人的“本心”呈现,体会到“大乐”的至高境界。而所谓的大乐,也就是达到了孟子所谓的“万物皆备于我”的超越之境。而这也正是周敦颐指点他们寻求的“孔颜乐处”。其次论述了“识仁”和程颢“自家体贴”的“天理”之间的关系。“体贴”二字最可表明程颢对于“天理”内涵的理解。这个“理”就是宇宙存在的终极本体,当然连人的生命也一起包揽于其中。天理就是总括万事万物的永恒的最高的存在,即是超越一切而定然如此之“理”也。同时,他所指谓的“天”或者“天理”,是“自然的道理”,也就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讲,一生生不已的“天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显示了事物之所以为此者,这也就失去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截然区分。在程颢天理论的理论体系内,还凸显着“理”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本体气象。“理”不仅仅是创生万物得本源、本体,还是人的道德行为创生开始的根源。最后论述了“识仁”和“定性”的关系。明道以“理”为“仁”,把天与人都归结于生生不息的“仁”体,主张认识理的方法主要在于一种内在的体验、体证,集中于人内心对“理”的发现和探求。这种由内在体验从而认识天理的方法就是“识仁”。“识仁”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心、性相互沟通的问题,因为“理”即是“仁”,天地人物都没有任何区别。“识仁”以性无内外,物我不分,万物一体,也就没有心物的对立,只要人能够存养本心,使人心能够自然合乎性,合乎理,这便达到了万物一体的仁境,便不会在躯壳上起意,性也不会被外物所累了。这就自然达到所谓的“定性”,从而解决了张载所提出的“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这是以内外两忘作为识仁定性的方法。而他所谓的“内外两忘”也就是心无动静、无分内外,完全超越了心物、人我的区分和判断,而完全听任人的直觉的作用。直觉就是心和理的直接合一,是“澄然无事”的镇定的心境,也就是在其中没有私情、喜怒不系于心而能够顺物之自然的圣人境界,是仁不待强制而自能定性的工夫,是人自己决定自己,自己主宰自己。人之所以不明天理是因为人心为物欲所蔽,因而将仁义理智信这些天德都忘记了。人心之明觉,并不作内外之分,而是万物一体之体验,实现“人我”向其<WP=32>本真回归,达到与道同一的状态,其间不存在物我的差别,只要能把握自己的心,那么圣人也是能够求得的。所以只要修心,做到知仁就能够成为圣人。第三部分则主要论述了程颢“识仁”思想的历史意义。虽然程颢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