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消化道、眼葡萄膜、软脑膜、生殖器及鼻腔等部位。其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最常见的一类。近年来,CM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虽然CMM仅占所有皮肤肿瘤3%~5%,致死率却较高,占皮肤癌相关死亡的75%。CMM预后极差,我国发病率相对西方国家较低,但患者生存期却较短,据报道,我国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0%,提示不同种族间CMM的发病情况及预后可能存在差异。CMM具有高度恶性、高侵袭性、易转移、预后差的特点,对于不同种族之间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差异仍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国人对于CMM的认识不足。S-100蛋白、HMB45、Melan-A等多种标记物可在CMM中阳性表达,对于CM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100蛋白是黑色素细胞最敏感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其水平升高被认为是IHC鉴别黑色素细胞肿瘤的金标准。HMB45可识别前黑素小体球蛋白gP100,与非典型黑素细胞及黑素细胞特异性胞浆内抗原发生反应,对CMM具有高度特异性。Melan-A对黑色素细胞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主要用于CMM以及伴黑素细胞分化的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特征、诊疗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S-100蛋白、HMB45、Melan-A在CMM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9年12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入院的132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一病例以同一类型恶性肿瘤多次入院者视为单一病例。病例资料的肿瘤分类依据WHO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法。统计132例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累侧、病变解剖部位、病理分期、治疗方案等,对其病因、临床及病理特征、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其中,将解剖位置分为4组:头颈部(包括面部)、躯干(胸壁、腹壁、腹股沟、上背部、下背部、臀部)、上肢(上臂、前臂、肘部、手)、下肢(大腿、小腿、膝部、足部)。132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132例中除4例高龄患者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而仅取局部组织活检,其余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部分患者术后予以辅助治疗。将所有手术切取标本制成组织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CMM肿瘤细胞镜下特点,并研究S-100蛋白、HMB45、Melan-A在CMM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或百分数(%)表示。成对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32例研究结果如下:1.年龄分布:本组以60岁以上者发病居多,共68例(51.5%),在60~69岁年龄组达高峰。2.发病部位:下肢65例(49.24%);上肢30例(22.73%);头颈部(含面部)14例(10.61%);躯干23例(17.42%)。足部是原发性CMM的最常见发病部位(n=50,37.88%)。3.性别与发病部位及受累侧的关系:男性好发于右侧及头颈部,女性好发于左侧及下肢(p<0.05)。4.临床病理分期:原位黑色素瘤22例(16.67%),Ⅰ期19例(14.39%),Ⅱ期 51 例(38.64%),Ⅲ期 36 例(27.27%),Ⅳ期 4 例(3.03%)。5.随访及预后:截至随访日期2020年2月15日,成功随访108例,其中,22例原位癌患者全部存活;19例Ⅰ期患者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41例Ⅱ期患者中区域复发7例,远处转移2例);22例Ⅲ期患者定期复查患者无复发情况;4例Ⅳ期患者中均在13个月内死亡。6.CMM细胞形态:镜下主要分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痣样细胞型及混合型,本组病例最常见类型为上皮细胞型(n=59,44.70%)。7.组织学类型:主要分为肢端雀斑痣样黑色素瘤、结节型黑色素瘤、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和恶性雀斑痣样黑色素瘤,本组以肢端型最常见(n=58,43.94%)。8.免疫组化:S-100蛋白主要在黑素细胞胞质及胞核中表达,阳性率为100%(54/54),HMB45主要表达于胞质,阳性率92.59%(50/54),Melan-A主要表达于胞质,阳性率81.48%(4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MM患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2.发病部位及受累侧在不同性别具有差异,男性好发于右侧及头颈部,女性好发于左侧及下肢。3.本地人群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肢端雀斑痣样黑色素瘤,常好发于足部。4.CMM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根据解剖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病理分期选择切除范围。肿瘤厚度、浸润深度、溃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以及淋巴结情况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5.S-100蛋白、HMB45及Melan-A对CMM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不一,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