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温室效应,空气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特别是在近些年来,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在2020年前降低40%---45%,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将提高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能耗降低16个百分点,将CO2排放量下降17个百分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8到10个百分点。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列为优先开发利用领域的国家重要资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将“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指出应“重点研究开发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在通知中,明确的提出要加大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抓紧制订出台针对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划,推进针对一切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科研工作,并加强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调查评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原地矿部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针对地热能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调研工作,完成了20多个省市的调研工作,并选取重点地区进行了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但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系统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本论文在大量收集已有资料成果基础上,对我国地热资源城市地热开发利用进行经济评价研究,目的是初步掌握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参考,为大力发展地热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提供宏观决策依据。本文以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和资源特点为基础,分析我国当前地热开发利用方式,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从典型区域项目经济评价入手,从理论上,分析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构建地热经济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案例和参考依据。本篇论文收集全国地热资源相关文献资料和部分国外相关资料,并依靠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学术资料,对文献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寻找地热领域研究的研究点,把握最新产业发展动态。同时,通过与该领域专家座谈,交流以及实地调研,探讨地热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与国外地热开发的先进经验比较研究,从个案入手,探讨经济评价对地热产业的影响作用。本文在经济评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地热资源和地热产业现状、政策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建立相应的经济评价方法,对地热进行经济评价。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为验证,将整个研究分九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以及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在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变能源结构方式,积极推进探索地热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地热产业发展还需向规模化集约化目标前进。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对于经济评价在地热项目中可发挥的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利用财务评价方法,分析地热开发经济效益,并用于个案项目分析。第二章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和资源储量估算。本章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类型,我国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特征。地热资源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可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热能资源,包括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热流体是指温度高于25℃的地下热水、地热蒸气和热气体。地热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流体矿产清洁资源。可用于医疗、旅游、化工和农业生产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将地热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热储的介质不同,可以将地热资源分为孔隙型地热资源、裂隙型地热资源和岩溶裂隙型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成因的不同,可将地热资源分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又可分为断陷盆地型和拗陷盆地型地热资源,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还可分为火山型、非火山型和深循型;按地热资源的热传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将地热资源分为传导型地热资源和对流型地热资源。若按温度高低分类,可将地热资源分为温度高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温度在90℃和150℃之间的中温地热资源以及低于90℃的低温地热资源。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东南沿海、台湾省、环鄂尔多斯断陷盆地、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琼雷盆地、松辽盆地和环鄂尔多斯断陷盆地等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台湾、藏南、川西、滇西和胶辽半岛等地区。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地区。本章在资源类型划分和储量评估的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了相应的资源评价,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依据。第三章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本章包括我国地热资源市场现状、地热产业化进程、地热供暖现状、地热发电现状、地热直接利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和前景趋势分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地热开发,特别是在一些地热资源较好的地区,投资促进了地热的产业化发展。地热产业初具规模于21世纪初期,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地热供暖总面积已达2000万m2左右。其中天津市的地热资源开采量在2004年就已达到2468万m3,地热供热面积940万m2,占全国地热供热总面积的50%;北京自1975年利用地热能采暖,地热井出水温度达53.8℃,出水量90m3/h;辽宁利用40m地热井开采地热水进行室内供暖,地热水平均温度78℃,抽水量30t/h,供应1048m2建筑物采暖,当冬季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时,室内温度仍可保持在20-25℃。在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地热采暖已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辽宁安波,利用地热采暖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万元。目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来自于政策,技术,市场和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发展过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国家政府和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必将迎来地热能发展光辉的未来。第四章国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与经验分析。本章介绍了国外主要地热产业政策,归纳了国外地热产业政策的特征,介绍了国外地热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并分析了国外地热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国外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地热资源的历史早于我国,开发利用方式也较为先进和系统,有的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开发利用体系。冰岛,日本等国的地热能源利用率已在本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此外,国外的地热开发利用政策也比较完善和健全。人类利用地热从事商业开发利用已有百年之久。到1997年底,全球已有46个国家开始利用地热资源,全球地热发电量为44TWh/a,地热直接利用为38TWh/a。预计到2020年,全球地热发电量将达到318TWh,直接利用将达到140TWh。特别是地热热泵技术的采用,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利用热泵技术,可将7-12℃的地下水作为热源加以利用,极大程度上化解了地热资源分布局限性的先天制约影响。目前,在整个能源结构中,除少数国家,地热能源的地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比较,也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若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进行比较,则会发现,地热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性的热源。第五章水热型地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我国对于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应用,一般集中在供暖和温泉洗浴项目中。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地热经济评价所依据的理论,详细介绍了财务评价和地热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构建了地热能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和参数体系。本章以雄县,咸阳为例,分析其在利用地热供暖时的经济效益。以东营为例,进行以供暖为主,兼顾其他利用方式的地热经济效益评价。第六章浅层地温能技术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一般分为地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及土壤源热泵技术等。目前我国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本章主要选择地源热泵地热资源开发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评价方法指标参数体系,并对项目涉及的国民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沈阳和武汉项目为例,分析具体项目在利用地源热泵进行地热供暖时的经济效益。第七章地热资源其他应用方式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在我国,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包括发电,温泉洗浴,农业和工业利用等,在本章分析利用地热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时,为适应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对经济评价有关方法指标等做了相应的调整。选取扬州为案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第八章我国地热能未来开发利用建议。目前我国地热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地热资源勘查程度偏低;资源家底不清;以利用地热水(气)为主而不是以利用热能为主;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规划;深部开发风险高、开采深度浅、利用程度偏低;全国缺乏统一的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热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完善技术提供保障,依靠市场为主导,获取科研团队支持来有效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第九章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地热能项目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是建立在区域划分和资源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分区和计算的结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经济学设计出适合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工程项目。计算出地热能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为国家政策出台,学术理论研究,特别是企业投资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涌现了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热潮。目前,在供暖、生活热水、洗浴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初步形成地热产业。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管理混乱等问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地热能在竞争中的优势,对于整个地热能产业化的进程尤为重要。掌握评价地热能开发利用经济性的科学方法,是地热行业合理进行战略规划、顺利开展业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地热产业有序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狭义的水热型地热、浅层地温能、干热岩资源储量潜力进行了分类估算,其中对水热型地热资源又分别按照沉积盆地和隆起山分别进行估算。概略性的提出了我国广义地热能资源储量潜力总量。2、论文明确提出,评价地热常用的折算标准煤指标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适用于地热资源宏观经济评价,是地热开发利用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地热开发项目微观经济评价的国民经济评价和项目决策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地热开发项目微观经济评价适用投资收益评价指标,利润是地热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澄清了以往有关地热技术评价、经济评价,以及宏观经济评价、微观经济评价等混合反复使用等问题,使对地热的技术经济评价向更科学、更准确,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一定创新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论文按照水热型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分类,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案例,较系统的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经济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地热的开发利用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理论和方法,为政府决策,政策研究和市场投资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