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荷叶(Astilboides tabularis (Hemsl.) Engler),又名大叶子、佛伞子、大脖梗子,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性涩、平、微苦,具有收涩,固肠,止泻等功效。本实验通过85%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重结晶纯化等手段,从山荷叶的叶子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经MS、13C NMR、1H NMR等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槲皮苷(quercitrin,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山萘酚-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 - rhamnosid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荷叶中分离得到。本实验还建立了山荷叶中槲皮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学实验证明,该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选择性好,能准确、便捷地测定出山荷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山荷叶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以及山荷叶的医药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民营医院作为一种新型医疗实体,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新疆的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制约
<正>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繁多,使用量大,覆盖面广,是医院开展医疗、科
<正>近十多年来由于临床与流行病学双方面发展和需要,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临床流行病学。它是临床、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与统计学等五门学科的边缘科学,以研究临
特殊需要儿童在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已成为目前特殊教育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实行以"普、特融合教育为主,加强个别训练为辅"的形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0.500 0g食用油样品用乙腈超声萃取两次(每次2mL),合并萃取液后用流动相稀释至5mL。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7+3)溶液
<正>移动医疗系统(又称无线临床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服务于医院临床的一项信息化保障技术,但因其投入较大,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在医院信息系统
中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应用疗效的好坏,因此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对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目前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稳定性、包封率、突释效应等)及其解决方法作出综述性介绍。
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中药在肝病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全面了解中药的特性,强调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注重药物的炮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系统化、深层次社会变革,新的技术社会形态逐渐成型,"信息社会"等概念不适用于描述这种新的社会形态,"数字社会"则是对其更准确的概括